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國家未來重要的工作。2014年TPP的12個成員國經濟產值,占全球比重約36%,貿易額達全世界30%以上,占我國貿易額亦高達35%左右。加入TPP是開拓市場,脫離當前貿易連11黑經濟困境的重要方法。但加入TPP有許多高難度挑戰,如何解決問題,政府應該未雨綢繆。
儘管他的言論不斷衝撞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底線,儘管所有主流媒體都對他不假詞色,他在共和黨群眾中的支持度始終領先第二順位候選人15%以上。在川普對壘民主黨的希拉蕊之情境下,他在全國民調的平均支持度仍高達42%,落後希拉蕊僅僅6個百分點。
美國共和黨經過5個月的總統提名初選鏖戰,口無遮掩的川普仍舊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尤其在加州聖博納迪諾市的血腥屠殺事件爆發後...
台灣出口成長率出現連續十個月負成長,更是連續六個月雙位數衰退。另外,南韓國會通過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南韓政府並爭取在近日內就要走完流程,力求於今年內生效。預計到明年一月,約有逾六成產品關稅啟動調降,此舉雖然短期影響有限,但中長期對我國產業的衝擊不可小覷,對未來在大陸的競爭更是雪上加霜。幸好我們也有秘密武器,但國人應趕快拿出來備戰。
面對忐忑複雜又多元的世代,全球觀念、經貿、技術、人才流動….乃至疫病流行,正以驚人的速度與強度跨域、跨國、跨文化;在新資訊衝擊的當下,面對機制轉換的不確定性,在環境恣意破壞的發展中,伴隨的苦果與挑戰肆起;全球社會緊密相依、連鎖牽制前所未見,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迅速變動,貧富差距急遽、消費能力與消費型態在在反映,發展與分配的體制存在不公不義。探究問題真正的根源,尋求長遠的解決之道,不能僅寄託於象牙塔中的學術研究,人人都應有起而行的自覺。...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最近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一輪協商談判完成,台灣積極想加入第二輪談判,但TPP針對自由貿易有嚴苛規定,台灣是否有決心面對市場開放的衝擊、是否有信心解決國內不同團體歧見、是否能儘速進行法規調整,以縮小與國際規範的落差等;簡單一句話,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貿易全面「自由化」。
高啟全的出走並非個案,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國際人才爭奪戰是一場現實而殘酷的戰爭,既是戰爭,就應有非同平時的戰略目標及戰術運用。政府一定要儘快以具體辦法落實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等五項,以蓄積人力資本,創造競爭力,讓台灣早日走出經濟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