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所有名家

貨幣供給過多通常是資產價格膨脹,甚至是資產泡沫的主因,因此中央銀行與資產價格的關係密切。然而,早期央行多不關切資產價格穩定問題,直到2007年次級房貸風暴發生之後,態度方開始有所轉變。不過,央行該如何調控資產價格,面臨諸多挑戰,罕見順利引導資產價格軟著陸者,治絲益棼之例則所在多有。

去年8月推出的新青安專案向金融與不動產市場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雖難謂激起驚滔駭浪,但二市場因而波濤洶湧。在今年8月底府院介入關切,金融市場的暗潮尚未止息之際,中央銀行於9月19日復拋出提高存款準備率與加強房貸信用管制等意在打房的措施與震撼彈,後續金融與不動產二市場的動盪值得關注。

在台灣的股市與房市熱絡時,我們時常聽到那是因為「台灣的錢淹腳目」之關係。「錢淹腳目」是甚麼意思?怎麼判斷?台灣是在那些時段錢淹腳目?它是如何造成的?有無負面的影響?若有,應如何處理?一連串的問題都值得討論。

「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這句話在政治面與經濟面,都是顛撲不破的事實。

時值寒冬歲末,公益慈善團體籲請民眾踴躍捐輸,濟助生活陷入困境的鰥寡孤獨廢疾者,以及生活困頓家庭,俾讓他們也可過個好年之呼聲,不絕於耳。 由於各種原因,台灣的所得與財富分配越來越趨於不均。幸好國人普遍具有高度慈善心,透過直接捐贈予需要的人,或間接透過公益慈善團體濟助弱勢人士與家庭,對改善困苦者的生計有極大的助益。

自由經濟學派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說:「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即利潤。」此一立論的依據,除了經營者有義務為股東(投資者)謀取最高的報酬率之外,主要是在競爭通常相當劇烈的市場中,企業若非以最高效率追求最大利潤,必將被市場淘汰,無法存活;或換言之,追求利潤乃是企業圖存的唯一手段。

不過,「企業以追求利潤為唯一責任」的自利說法,引發了棄社會公益於不顧的批評。...

國內的學者專家過去討論央行的匯率政策者多,關心貨幣政策者少。這主要是由於在進入21世紀之後的十多年期間,央行為了協助出口與經濟景氣,積極介入匯市,藉買進外匯抑低新台幣匯價,且對買匯所釋出的新台幣未予積極沖銷,以致市場資金過剩、利率走低。因此,學者多認為台灣的匯率政策主導了資金情勢,難有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可言。

貨幣政策漸獲重視

唯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央行在來自國外(尤其是美國)的壓力,以及國內學者之批評下,...

政府對公共事業價格管制,雖然可為主政者博得「體恤民瘼」的美譽,進而有利爭取選民的支持,但必將衍生政府須以稅收補貼事業單位的虧損,低價導致消費者浪費使用及補貼的實際負擔者與受益者並不一致等不良副作用,其得失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