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由台積電永續報告書可知,台積電要降低碳排總量,一個做法就是使用 再生能源 ,而再生能源除了自己發電外(目前仍然很微小),絕大部分還是外購再生能源憑證。積電在台灣的用電占比,從二○二○年的六點○二%,二○二二年增加到七點六%。此現象可顯示為何台積電在二○二一、二○二二年永續報告書之ESG風險辨別,皆將「電力中斷短缺」列為極有可能會發生的議題。
有關碳中和、淨零碳排、淨零排放已成為熱門的議題,然而它們之間的差異與意涵為何?真正了解它們的差異,才能避免「淨零排放」淪為口號。
今年二月,台灣將二○五○年淨零排放列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但根據環境部八月公布的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卻增加,不僅無法達成減排二%的當期目標,更令人擔心要如何達到二○二五年減排十%、二○五○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 政府除了要檢討目前執行狀況,還需審視能源轉型、碳訂價與交易制度,以及運輸與產業部門的減碳積極度。
永續發展是近來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名詞,其意義為「滿足人類當前需求、又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當前企業不能只考量自己能永續,還要關注環境保護,不要損害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再者,企業經營不能製造社會不公平、不和諧,以及不要加大貧富差距,亦即企業經營也要關注社會的永續性。
換句話說,在失敗的環境與社會之中,即使再成功的企業也不算成功。獲利僅是企業的基本目標,...
今年以來,國際主要機構紛紛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並認為景氣復甦力道不足、甚至有衰退的風險;但各國主要股市上半年卻呈現多頭的格局。對於此種經濟走勢、股市行情產生脫鉤的現象,有需要進一步分析。
蔡總統以錄影方式在「2021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上暢談能源政策,期待業界與政府一起努力,達成淨零轉型的願景。
日前有一家新聞網站與民調公司合作公布美國品牌聲譽與形象排名,第一名是近十年備受關注的環保戶外服飾與運動用品公司「巴塔哥尼亞」!
編按:國內目前新冠疫情仍未趨緩,疫苗問題只見蔡政府玩弄行政流程,卻忘了憲法第十五條人民有生存權,當疫情影響人民生命生活安全時,是不是能讓人民有選擇的權利,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表示意見,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個可選擇打疫苗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