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所有名家

新冠疫情趨緩,各國陸續公布疫苗採購金額數據,反觀台灣COVID-19疫苗採購保密協定,近期合約封存30年再次引發社會議論。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長年針砭時事,針對該爭議,他用「恣意濫權已成常態」來形容當今政府。

疫情間,染疫數絕對超過官方的確診數,死亡數也是;不過政府不須過於在意,而應多關心「不明超額死亡」!一旦能對病毒、疫苗、人口特殊性與死亡的關聯有進一步了解,應有助於下一步的防疫策略,減少讓生命因疫情而提早結束。

新冠疫情一波接一波,政府基層人員勞於奔命已快三年的時間,雖這一切終將過去,但在世界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期,我們又該如何檢討與反省?一起看看馬英九前幕僚,同時也是公衛專家的葉金川,有怎樣的觀點。

編者按: 新冠肺炎以影響全球兩年,隨著疫苗問世與施打率提升,面對變種病毒來襲,我們雖該提高警覺,卻也應思考病毒流感化的可能,並做出相對應的公衛預防措施。防疫是否該升級?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分享他的看法。

編者按: COVID-19肆虐全球近兩年,對人類社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衝擊,但同時也給了生技醫療與公衛體系一個絕佳的機會,能夠加速發展並反思利弊。台灣在疫情期間從一開始的防疫優等生,到今年五月爆發嚴重社區感染,我們又該如何審視自身公衛體系的不足,為可能與疫情共存的世代做準備呢?請看成大教授陳美霞的解構分析。

編者按: 全台疫情逐步趨緩,昨日證實本土零確診案例,但國外各國被Delta病毒入侵情形頻傳,疫苗施打成為國人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疫苗政策說明上,一直曖昧不清,許多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呼籲政府公開資訊,以供國人在觸及生命安全的議題上,能更透明化的去討論與選擇。

截至8月9日為止,染疫死亡人數卻已突破800人,累計死亡人數來到809人。但台灣去年出生數創新低、首度負成長,半年的總人口減少高達七萬4000人,顯見人口結構的轉變才是台灣最大的挑戰!

編者按: 高端疫苗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授權許可(EUA)後,各方意見仍然持續。疫苗的施打措施與事前的數據收集,是政府跟廠商需要監督並把關的責任,到底八月開放施打前,要有甚麼準備,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20日在訪談中提出他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