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許博允走了,結束了他一生熱愛藝文的傳奇。漫漫一甲子的回顧,長久的兩代私誼,對博允的不捨與敬重,在人生落幕時寫下我的見證。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5日晚間因直腸癌在家中病逝,享壽67歲。學界表示,朱雲漢對大陸和西方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見解非常高,他主張眼光要離開美國,並把漢學研究帶往歐洲及俄羅斯,他的離世是國際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損失。
台灣經濟奇蹟,絕非單獨成就,也絕非短暫努力,是重要財經政策與制度的參與堅持,長期集眾人智慧、群策群力。往昔的主政者知道尊重專家、學者的政策研議,獨立客觀、不受干預的歷程,曾是財經學者菁英與智庫發展的傲人歲月。
當我們活得很好的同時,這世界卻不如以往的好,警鐘在我們這一代響起時,別再讓問題留給下一代!
2020年王道永續指標,以以「貧富.病毒.貿易戰」為主題分別,從全球倫理、包容發展、環境均衡3大領域,評量全球97個國家/經濟體的永續發展現況,並邀請專家學者林祖嘉教授、鄭永年教授、劉兆漢院士、郭位院士及余範英女士共同進行研討,為全球未來找出方向。
于老師過世了!竟是來自報上的消息。基金會論壇承于老師多次提攜參與,建議議題方向,在金融全球化的衝擊下,為「台灣金融的自由化、國際化與制度化」論壇發表專題,鄭重提出「鎖國政策正窒息台灣金融市場的生機」,在「面對全球化下的發展與分配」論壇裡擔當總結,呼籲「聯結全球化脈動刻不容緩」。面對國家治理,老師以前瞻與遠見破除迷思,不容妄為。
有20多億人生活在水緊張的國家。在今天所有的嚴重問題中,我們聚集在這裡,討論水問題的自然威脅,處理水資源短缺,流域被淹,海水水位上升威脅海岸線和土壤,這些不可抗拒的迫切性,我們在臺灣和全球。我們知道今天的情況會每一天惡化。
在全球化帶來的結構性變化裡,暫且停看聽,回首觀察、追蹤其進程,這一路來的變動對世界、對臺灣的影響。全球化不是新名詞,維基百科說:是世界觀、產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換,所帶來的國際性整合的過程。在西方國力優勢的已開發國家主導與協商下,政經依存度緊密相互扶持的先進國,經歷多次全球性的區域融合,仍不見真正的平等、公允,WTO多次對話競合失敗的例證頻繁,談論全球化有許多概念仍分歧與混淆,存在各自不同的意識形態,尚未能有統一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