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公平恐賠競爭力 攬才要非常手段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前陣子發布二○一七年世界人才報告,示警台灣整體環境無力留才,遑論對外攬才,加上中國近年來祭出免試招收台灣學生的惠台政策,向台灣優秀學子招手。曾在美國工作廿年、放棄IBM資深研發主管優渥薪資回台創業的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王伯元強調,「得人才者,得天下」,國際人才的爭奪等同是一場現實且殘酷戰爭,既然是戰爭,就應該有非同平時的戰略目標及戰術運用,即「非常時期得用非常手段」,如果一味追求所得、稅率的公平正義,犧牲的反倒是國家整體競爭力,得失之間值得深思。

他對行政院長賴清德近來正視台灣人才問題,並提出積極作為表示肯定。他指出,台灣在人才問題上,面臨三不一沒有的難題,即育才不能、留才不行、用才不足,也沒有引才的條件;人才一直是數位時代創新創意的核心,也是現階段最為重要的課題。

問:當年為何捨棄IBM高薪,回台工作?

答:我在一九六五年出國念書,而後在美國IBM工作,一九七六年間應國建會之邀,回台灣參與多項會議,而後一年回台幾次,在行政院、工研院擔任科技顧問,當時就有感台灣經濟一定會起來,且會成為高科技重鎮,在醞釀許久後,一九八九年就決定捨棄IBM的工作回台。

當時回台灣工作薪水只有IBM的三分之一,太太很反對,擔心沒飯吃,但依然堅持回台灣,當時就是覺得台灣的未來性不可限量;現在回想起來,有點後悔,後悔沒有更早回台,參與台灣經濟建設。

問︰政府近來提出多項攬才、留才政策,您怎麼看?

答:NBA球星跳槽,不見得只為更高薪水,有時這些明星球員降薪到別的隊伍,只為了可成為冠軍隊的一員,他們追求的是戴上冠軍戒指後的榮譽感。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當年捨棄瑞典投資公司高薪,投入才剛創業、薪資很少的阿里巴巴,而多年過去,事實證明,蔡崇信當年的確做了正確的選擇。

營造投資環境 薪資、遠景都重要

在攬才及留才上,薪水當然很重要,但並非唯一因素,有遠景、未來性也同樣重要,甚至凌駕薪水之上;畢竟許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有發展前景,薪水也可以跟事業一起成長,因此政府要先營造出好的工作、投資環境,讓人有vision(願景);所以留才、攬才的兩大關鍵因素是薪水和未來性。

問︰中國積極挖角台灣人才,該怎麼辦?

答:我之前看了中國戲劇「羋月傳」,整齣戲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得人才者,得天下」這句話,因為這句話,不僅適用在治國,也適用在企業經營,所以有很深刻的體悟。就治國而言,人才的爭奪,是一場現實而殘酷的戰爭,而既是戰爭,就應有非同平時的戰略目標及戰術運用。秦國能從邊陲的弱國成為強秦,就是因為有「得人才」的政策與「留人才」的環境。

再看三國時代,蜀漢劉備一開始很多人才,包括關羽、張飛,又有諸葛亮、趙子龍等,可說是人才濟濟,一度聲勢如日中天,後來隨著人才殞落,退到四川,又沒有善用蜀地人才,所以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諺語,最終蜀國走向衰敗。

這是殘酷的歷史經驗!想要留住人才、招攬國際人才,政府就必須加強「基礎設施」,營造一個好的投資環境,包括優渥的工作條件、合理的稅務制度、友善的生活機能、開放包容的心胸,以及前瞻性的世界觀等,否則不僅本國人才留不住,國際高階人才引進計畫也難以落實。

就以中國為例,早期為了吸引外商投資,祭出很多優惠政策,一九九一年實施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包括「二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在優惠政策長達十七年的期間,吸引了很多外資到中國投資,人才也隨著投資到中國。

問:除了營造好的投資環境,還有什麼可做?

答:教育是人才問題的根本大計,必須積極面對。台灣的教育問題從教改迄今,再到菁英教育弱化,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國安等級重大議題。現又碰上中國祭出「準國民待遇」,最新的惠台政策更以中國普通高校免試招收台灣考生,向台灣學子招手,第一批次學校包括北大、清大、復旦、上海交大等,不免為台灣留才之難深感憂心。

培養菁英人才 台灣明顯落後鄰國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沒有速效,無法期待立竿見影,因此更需要立即著手;事實上,人才政策應該包括「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以及「留才」五個面向。

首先是育才,不論是教改或十二年國教,強調的都是免除升學壓力,倡導均質教育,但卻沒有針對台灣應該培育出怎樣的人才,來制定完整的配套,尤其是在菁英人才的養成這一塊,與亞洲鄰近各國相比,明顯落後。台灣的大學生、研究生數量雖每年增加,但整體的競爭實力卻相對低落,也造成國內這幾年「學成無業、產業無人」的怪象。

政策不夠開放 外籍高階白領裹足

「育才」已不足,對於「引才」與「聚才」,台灣的心態及政策又不夠開放,使得人才逆差的情況更為嚴重。雖然移民署陸續解除一些國外高階白領的居留限制,但台灣很多政策常常會受到民粹操弄,而遭到扭曲,以薪資來說,都知道人才無價,但僵化的制度,卻只能提供齊頭式平等的條件,甚至引發「打肥貓」的口水戰。

「用才」則應該以用人唯才做為考量,不分國籍地區,即使來自中國,只要可以對台灣的發展有所貢獻,也應該一視同仁。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世界上楚材晉用最積極的地區,透過各式獎助學金,網羅各國優秀留學生,再延攬其居留移民;新加坡也是以寬鬆的留學及移民政策,延攬各國菁英留星發展。因此想要用世界優秀人才,就要有開放的心胸,不受政治考量,唯才是用。

「留才」的制度及辦法,也是關鍵。早年台灣在薪資條件不好的狀況下,仍有大批優秀人才投入高科技產業發展,主要就是靠股票分紅等獎勵機制來增加誘因,現在這些優惠及獎勵都取消了。

事實上,政府提供誘因留住頂尖人才,他們所能創造出的經濟效益將遠超過其所得,且為全民所共享,這是一個正向而良好的循環,過去台灣高科技業的蓬勃旺盛,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一味追求所得的公平正義,犧牲的反倒是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得失之間,值得深思。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職:
怡和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中磊電子(股)公司/董事長、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聯成化學科技(股)公司/獨立董事、美國銀湖私募基金/高級顧問
主要經歷:
台灣創業投資商業公會/理事長、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IBM/資深主管

相關專欄

見微知著,台灣不僅不能鬆懈,既要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防中國大陸的追趕,更要投資新興產業,目前僅半導體產業就已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
過去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半導體設備與國際先進技術尚有差距,因此實行晶片法案,除禁止國內高階晶片出口,又和日荷等國達成協議,...
早在五六年前,工商界就提出台灣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當時我就提出,五缺問題固然嚴重,但其實台灣還有「第六缺」,...
從歷史看現況,人才乃國力之本,不論對於國家或企業都是如此。但是人才的培育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投注,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