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聯合國氣候大會即將於11日至22日在台灣不熟悉的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開議,這場會議成為台灣公私部門最多人想去,卻因為主辦國簽證取得不易、持我國護照有無法入境的疑慮,而紛紛打退堂鼓最明顯的一次。
參加公司部門到印尼峇里島的團體旅遊,在早出晚歸的緊湊行程中,抓緊幾十分悠閒地躺在環境優美的酒店泳池畔,但衝突矛盾感卻如影隨形。絕美的海灘,疫後生態旅遊逐漸崛起的國際景觀,卻被一個不怎麼環保 永續 的傳統旅館業者霸占。人們要改變生活消費的習慣的確困難,疫後已翻倍的團費價格,並未讓台灣的旅行社、消費者更加懂得如何在受資源、排碳、社會兩極化限制的環境下,選擇更永續的旅遊行程。
台灣必須心裡有數,要在二○四○年終結塑膠汙染,石化與對塑膠依賴高的產業勢必面臨政府去除對化石能源補貼,以及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帶來的碳價格之雙重成本遽增的壓力。台灣已經沒有陶醉在廉價塑膠的石油經濟舒適圈的條件,不清醒,二○二四年「全球塑膠公約」對台灣絕對會是一個災難!
近年面臨加劇的極端氣候事件、新冠疫災與俄烏衝突後化石能源供應緊張的壓力,激發了歐盟諸多先進國家推進「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從運輸、建築、製造到家戶的能源效率、甚至是相關的稅賦改革。從源頭節能做起,減碳絕對必然,全球別無選擇必須向淨零轉型,「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是根本王道。
在台灣,我們做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了嗎?說有,是自欺欺人;說沒有,對在各行業默默節能但得不到關愛眼神的從業人員不公平,可是大動能還真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