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所有名家

身為台灣第一位教育部環境保護法的公費留學生,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自1992年由國科會選派赴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開始,與政府推動永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1994年擔任行政院全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委員、1997年擔任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永續會)委員,直到2002年接任國家永續會執行長,台大法律教授出身的葉俊榮以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為己任。以下是葉俊榮與《科學人》總編輯李家維的訪談紀要:

撰文/整理/鄭靜琪...

「一國兩制」在台灣的民意市場裡一向乏人問津,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台胞與台商開始身體力行「一個台灣兩個治權」。「一台兩治」現象的浮現,意謂著為數眾多的台灣民眾與企業同時隸屬於兩個作用高度重疊的統治關係,他們的生存機運與基本權益同時繫之於台北與北京的公權力行使。「一台兩治」現象的深化,意謂著大陸當局在引導兩岸關係的發展上,取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制高點;北京領導人找到了落實「寄希望於台灣民眾」方針的竅門與槓桿。「...

问题一: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载,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之时,正值袁世凯帝制运动期间,当时虽有“临时约法”规定对言论、出版、结社等的自由,但实际上袁世凯及其所控制的国会利用各种立法对此打压得很厉害,报刊数目有很大缩减,章士钊1914年创办的以政论为主的《甲寅》杂志就在该年被查禁,作为前《甲寅》的编辑,陈独秀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申请创办《青年》,有没有收到当时主管出版机构的刁难?《青年》的撰稿人都有哪些?办刊的费用来源?...

在談最低稅負制的過程中,我個人也常常提出一個次佳的觀念。因為我個人雖然在國外有租稅的經驗,但是我的訓練模式基本上是租稅的遵從,所以也許我的故事性比較高、影響性比較小,我比較強調事情的困難度,事情落實的安排,所以我比較強調事情的現實性。在這樣的一個格局之下,理想性會比較小。相對來講,也適合談論最低稅負。在此就提出一個unconventional的觀點,我的方法提供一項比較抽象的觀念、理念的釐清。...

壹、前言

自古以來,臺灣因為擁有傲人的海洋環境及資源,其發展歷程也與海洋息息相關。隨著對於海洋資源需求的擴張及科技進步,臺灣仰賴海洋的程度更高,用途也更多元。從傳統漁業捕撈及海洋運輸為主,擴大到各種不同的資源攫取型態。舉例來說,隨著技術進步使得人類能探勘更深海域的油礦、金屬礦及熱液礦,提升了礦產產量。人類也從海水提煉鹽、鎂、溴及鉀等化學元素,並成為冷卻用水及耐鹽植物灌溉用水。而海洋農牧技

...

針對北京將「以非和平手段」壓制法理台獨的基本政策訂定為法律明文,民進黨領導人選擇發動「三二六反反分裂法」大遊行作為主要的反制手段,但並不打算進一步推動更激烈的政治對抗手段;不久之前,美國國務卿萊斯在北京,對於「反分裂國家法」也僅以「沒有任何幫助」的委婉言詞表達不贊同的立場、以及重申「兩岸都不能片面改變現狀」以及「鼓勵兩岸恢復對話」的既定立場。在這北京、台北與華府戰略三角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

政府當初的思維是人口控制,這部份也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但用當初人口控制的想法出發反過來鼓勵生育,這都是從內部的角度來看,而不是由全球化,人口在國際上是流動的角度來看問題,以前人口學者愛講人口不只是量的問題也是質的問題,我最怕聽到質的問題這樣的提法,質是非常有爭議的,量的問題就是很明顯,質的問題不應該是好壞而是人口結構的問題,問題已經是發生了,我們被逼要作一種論述或思考。目前基礎調查與研究不夠,更坦白一點,背後的價值抉擇與論述還沒有被社會消化。...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位有成就的學者,我也必須跟各位坦白,我為了要來做這場演講,在所裡碰到剛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的同事,因為他們剛離開博士生的階段,比較有一些自己較獨特的想法,我就問他:「如果你講這個問題,準備要貢獻什麼?」結合了他們的意見,共同醞釀了今天的演講內容,因此這裡面不全是我一個人的觀點。雖然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個成功的研究生,因為我也總還有其他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碩士論文是二十年前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