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所有名家

(一) 國土監測,基本資料不足

「有人問,如果莫拉克颱風這場雨下在臺北,結果會如何?」我的看法是,臺北地區的洪水預警系統相當不錯,如果這場超大豪雨真的下在臺北,情況應該不會像南部如此手忙腳亂。但可惜的是,臺北以南地區,就完全沒做洪水預警系統,因為沒有資料。好的預警系統,背後一定要有完整的資料庫,然而過去大家都不重視資料的蒐集,比方說福衛二號衛星天天飛過臺灣的上空,其所收集到的龐大資訊,卻都沒有成為國土規劃的憑據。...

安排了一系列的台灣西南部濕地的訪視行程,首站來到嘉義鰲鼓,距離上次造訪已有九年多了。鰲鼓是日據時代,日本人最早開發的海埔新生地,它的形狀是根據海埔新生地屯墾的黃金比例設計的,曾是台灣人定勝天的典範。經過百年的演變,隨著開發觀念的與時俱進,不同的政府為它勾勒出不同的面貌,或為農場、或為工業區、或為自由貿易區、甚至一度淪為空軍訓練瞄準場,但終究不敵颱風之摧殘,加上附近長期超抽地下水引起嚴重地盤下陷,海堤破損、閘門毀壞、海水倒灌,成了鰲鼓揮之不去的夢魘。...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 slogan ,蘇杭是魚米之鄉,也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烏托邦。蘇杭之所以能成為魚米之鄉,關鍵在它是由大片濕地及綿密水路所組成的水鄉澤國。這些都是千百年來長江泛濫及改道所形成的沖積扇,純樸的農民也發展出一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在平時濕地是糧倉,可以生產出各式各樣的作物及魚、蝦、蟹,這就是所謂的水八仙。但在洪水泛濫時,濕地又是最佳的滯洪機制,因為有它的存在,洪水災害相對的減輕許多。...

台灣常談氣候變遷的因應準備,但是作為卻趕不上現實事件的發生。像是二○○八年劉兆玄院長時代,曾舉辦國際研討會討論氣候變遷,隔年就發生莫拉克颱風。台灣熱島效應的影響下,即使全球平均增溫零點七度,可台灣溫度卻上升一點四度。

國土規劃才是應對核心
這些現象延伸出來的問題是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掛帥、油電水價失衡、國土管理失控、城鄉發展扭曲、信賴工程手段等等因素,再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等更龐大的危機時,今天行政院無法以過去的單一工程、...

面對民國101年的中央組織改造,我個人頗為憂心。以前省政府時代,我在水利處服務,曾負責推動整合各水庫、管理局、建設科,都無法確定各單位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因此像水利署和水保局,這兩個都是水的單位,但權力、規範都不同,有賴未來環資部部長整合。

我多次提出建立夥伴政府的概念,因為台灣不大,並不需要五大流域管理局,況且局長十一職等誰也管不了,應強調協調的概念。這種partnership只要搭配得當可行性甚高。以現有行政院組織,...

台大土木系李鴻源教授指出,莫拉克颱風不會是讓國家防災機制全面啟動的第一個颱風,以國際級的國家防災應變能力而言,台灣欠缺長期以來的國土監測、災難預警預防、事故發生的緊急應變措施網絡、災後重建的社會心理輔導與民生支援;而這些需要長期耕耘與寂寞相伴的第一線工作性質,在世俗眼光下難以被看見與鼓勵。莫拉克不會是最後一個莫拉克,我們只是在向苟延殘喘的虛擬安全提款。

李鴻源教授無奈苦笑說:「毎當國家重大災難發生我只要拿出歷年的數據圖表、...

從因應氣候變遷開始
身材高大、聲音宏亮的李鴻源,一坐下來開門見山地就說:「要治水,先從因應氣候變遷和國土規劃開始吧!」翻開手上的資料,李鴻源提到,全球海平面及溫度不斷上升,且上升的速率在過去一百年中也不斷地加快(未來一百年將有更急遽的變化),預估到了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1.8~4.0℃,而海水位也將上升10~20公分,甚至可能達到59公分之多。這,就是活生生地在我們眼前發生的氣候變遷。然而,目前臺灣的治水措施,...

台灣水資源議題,常忽略制度面的討論。如防災、抗旱等都是跨部會的問題,沒有法源來執行公權力,就須不厭其煩地進行監督和協調。落實水資源管理必須要有很強的意志力,政府相關部門應確實制定政策,訂出明確的議程及行動方案,詳列各年度預算,形成短中長期執行計畫。水資源管理比國光石化等議題影響更為深遠,但卻不容易得到環保團體重視。若缺少民間的參與和支持,政府也會失去著力點,無法有效改進台灣長久以來存在的水資源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