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近期的國際趨勢是在貿易、投資、生產與金融等方面走向分裂。預料美中俄之對抗長期仍將持續,世人對國際經濟體制之進一步裂解或須有心理準備。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撰文指出,央行此次升息特別之處,這是歷經近11年來的首次升息,且直接升息1碼,再者,央行利率與美國聯邦資金利率存在連動關係,美聯聯會宣布升息後,央行跳過觀察與考慮期,馬上跟進升息,而且還是同幅度調漲,瞬間跌破眾人眼鏡。
新冠肺炎疫情對弱勢族群造成多方面的衝擊,不僅損及其就業機會與所得,來自私人、企業與社會慈善團體的金錢及實物捐助亦下降,以致生計陷入困境者不計其數。台灣家庭間的所得分配也因之趨於惡化。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撰文建請政府擴增移轉性支出。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擔憂央行的煎熬與挑戰,他明白指出,台灣近期經濟景氣令外國稱羨,但通膨壓力不小(預料春節之後將難以壓制)。並建議央行及早收縮資金及升息,以免「太遲」。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低薪與低價問題存在已久,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且涉及經濟發展策略、資本累積、產業結構調整、科技研發、貧富差距擴大與教育政策等深層成因,有待學者專家作更深入的研討。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為了避免貨幣政策落入「不是太遲,就是太猛」之陳痾,各國央行應盡早調整其貨幣政策,收回市場上之過剩資金,進而升息。
COVID-19之後,多國經濟停擺影響政府稅收,甚至還需提升財政支出來刺激經濟,多國政府舉債不斷攀高,主權債務危機隨之上升,各國為紓困救經濟瘋狂印鈔票,學者專家認為,這雖是不得已的做法,但也應尊重央行的獨立性,並應維護財政紀律。
「將汙染等外部成本內部化」、「反映成本(含外部成本)」與「以價制量」是避免浪費資源、防止環境惡化與氣候變遷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