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輕忽聯準會平抑通膨之決心

美國聯準會(FED)自今年3月啟動升息,至6月底已連續升息3次,累積升息1.5個百分點,而且還預告未來仍將持續升息。雖有不少人士對以升息對抗這波通膨之成效不表樂觀,且憂心升息將引發經濟景氣衰退,但是這些疑慮應該撼動不了FED以升息來抑制通膨的決心。

這波通膨之肇因多端,除了全球貨幣供給過多之外,還有反全球化浪潮興起與美中貿易戰滯礙自由貿易、人口老化與新興經濟體人口紅利漸耗竭使全球勞動供給減少、新冠肺炎疫情與美中爭霸導致經濟脫鉤與產業供應鏈中斷、俄烏戰爭以及各國與俄國間的相互經濟制裁惡化原物料及糧食之供給、新冠疫情導致缺工、港口壅塞與物流不順暢,以及各國對疫情受損者大力紓困與疫情紓緩導致需求猛增等等長期與短期的因素。這些共同激化通膨之因素,多數不是央行所能掌握,因此亦非靠央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可以紓解。故而,部分人士認為以升息及收縮資金來抑制通膨,不啻是頭痛醫腳,成效可能有限。此種質疑,難謂毫無道理。

然則,吾人難以否認,過度寬鬆的貨幣供給,若非點燃通膨的引信,對任何原因引發的通膨火苗,它是極佳的助燃劑。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競以強烈寬鬆的貨幣政策救經濟,所形成的全球資金氾濫早就締造了通膨的良好溫床。在2021年間,由諸多因素點燃的物價上漲火苗,經過今年2月底俄烏戰爭開打的火上加油,再加上全球過剩資金之助燃,終引發了近期諸多先進國家的嚴重物價上漲。一年以來,已有不少國家開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Fed終在今年3月跟上緊縮的腳步。這些國家改變貨幣政策的目的,皆在藉著收錢來減少通膨的助燃劑,抑制通膨的火勢。

事實上,這次Fed的貨幣政策轉向,又重蹈了貨幣學派宗師傅利曼(M. Friedman)所批評「貨幣政策不是太遲,就是太猛」之覆轍。Fed遲至去年11月才放棄對美國的通膨係屬短期、過渡性質之認定,但仍持續向市場注資到今年3月才停止。隨後眼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持續攀升,在2月升抵7.9%,通膨已經燎原,方在3月開始亡羊補牢地痛下猛藥,連續升息。Fed用藥之所以太猛,實因施藥太遲;為求速效,不得不然。

然則,強烈的緊縮貨幣政策,必然有害經濟景氣與就業。針對此疑慮,Fed主席鮑爾已多次對外強調,Fed在緊縮過程中,同時避免經濟衰退,雖然有可能性,但不予保證能夠成功。此除了意指Fed不保證經濟能夠軟著落(即物價趨於穩定過程中,經濟景氣受損有限),也清楚顯示Fed在穩定物價與維持景氣這兩項難以同時兼顧的政策目標中,現階段將寧取前者,必要時將以後者為犧牲。

全球不少國家都把維持總體物價穩定列為其中央銀行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職責。將穩定物價與協助景氣二者並列為職責者(例如美國),其國人也多會期待其央行以穩定物價為重。此除了是因為協助經濟景氣,還另有政府其他部門可司該職;主要也是因為通膨多是肇因於央行對貨幣供給失控,而且高通膨對低所得者及弱勢族群之傷害極大,且有惡化所得及財富分配,造成社會與政治動盪的副作用。

Fed現階段之所以寧取物價穩定,而捨經濟景氣,除了是基於上述的考慮,擬「戴罪立功」或許也是原因之一。Fed這次重犯貨幣政策轉向「太遲」之誤已如前述,以強烈緊縮盡速平抑通膨,即成了其贖罪的唯一選擇。

此外,吾人也不能排除「對比效應」此一因素,對Fed的傾向強烈緊縮,也可能造成某個程度的強化作用。在1970年代末期第二次能源危機引發美國高通膨之際,伏克爾(Paul Volcker)受命擔任Fed主席。他不惜以景氣嚴重衰退為代價,以大幅升息(曾高達20%)等緊縮措施成功平息了美國的通膨。伏克爾因此在歷史上留名,被譽為全球央行界對抗通膨的典範。

這波通膨之嚴重性,是第二次能源危機之後近40年首見,各界自然會將Fed今人的作法與成效跟前人做個對照與比較,以致予Fed現任官員不小的無形壓力。進一步言,說不定Fed的部分現任決策者,也有「見賢思齊」,擬比照前人,以強烈緊縮立下平息通膨之汗馬功勞,進而揚名立萬的想法。

總之,吾人萬勿輕忽Fed以強烈升息抑制通膨的決心。未來,當通膨已獲相當程度的紓緩,若是當時的經濟景氣的確陷入嚴重衰退,吾人也期待,Fed會運用貨幣政策所具有隨時可轉向的彈性,審時度勢地及早(避免再次「太遲」)調整其貨幣政策方向。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相關專欄

時值寒冬歲末,公益慈善團體籲請民眾踴躍捐輸,濟助生活陷入困境的鰥寡孤獨廢疾者,以及生活困頓家庭,俾讓他們也可過個好年之呼聲,不絕於耳。...
自由經濟學派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說:「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即利潤。」...
國內的學者專家過去討論央行的匯率政策者多,關心貨幣政策者少。這主要是由於在進入21世紀之後的十多年期間,央行為了協助出口與經濟景氣,...
政府對公共事業價格管制,雖然可為主政者博得「體恤民瘼」的美譽,進而有利爭取選民的支持,但必將衍生政府須以稅收補貼事業單位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