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所有名家

GDP的果實分配給上班族的比例愈來愈低,分配到外商手中愈來愈高,舉個例子,2022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降至43%,比起1990年代的50%,少了許多。相反的,分配到營業盈餘的比率則扶搖直上,過去我們看了GDP分配面統計,大多知道這個變化,都認為錢都跑到老板、資本家的口袋裡了。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他擔任參議員之初,寫了一本有關美國政治的專書,名為《無畏的勇氣》(The Audacity of Hope),對政黨、價值、憲法、政治、經濟、宗教、種族、外交及家庭等議題都有著墨。儘管這本書是在20年前出版的,但其中的觀察仍相當程度反映當今美國政治的本質。代表性的名言包括歐巴馬指控美國政治人物「不思解決問題,僅想贏得爭辯」。

德國與台灣沒有保持外交關係。然而,台灣和德國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並享有密切和實質的經濟、文化、科學和學術關係。多次訪問,特別是議會領域的訪問,也有助於加深交流。

快樂與幸福也是一種富有,雖然快樂和幸福不是傳統對於富的定義,但有了快樂和幸福,富才有意義;若沒有快樂及幸福,人生又有什麼意義?還有「利他」也是一種隱性的富,讓自己成為對他人及社會有所貢獻的人,相信一定能過著心靈富足的美滿人生。如果一個人只關心顯性的富,往往富不過三代,更重要的是要關心隱性的富,諸如留下給社會正面的影響力,把好的價值觀念傳承給下一代,如此才能將「富」傳承得更長久。

薪資(名目薪資)成長這麼慢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可以從GDP的分配面來看,1990年代仍有50%分配到受僱人員報酬,所謂受僱人員報酬包括薪資、非薪資報酬,然而2022年已降至43.8%,這說明經濟成長的果實,一般上班族所能分享的比率愈來愈低,如此薪資自然成長緩慢,只要物價有點風吹草動,實質薪資就負成長了,罪不在通膨而在薪資成長動能太弱。

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到底能不能達到5%的成長率呢?我的想法是能夠,但需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第一,政府下定決心執行強而有力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第二,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危機不會轉為債務危機,第三,有足夠的可投資的基礎建設項目。第四,在執行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的同時,推出必要政策措施提振企業和投資人信心。

一九九八年有一部 電影 「搶救雷恩大兵」,講述二等兵雷恩在諾曼第登陸戰時,他家人接到他的三個兄長皆已戰亡的消息。美國陸軍參謀長下令由漢克斯中尉率領搜救隊,試著在戰場中找到這個還可能倖存的第四個男孩。最後人找到了,但漢克斯跟好幾位戰友就從此留在戰場。雷恩知道別人為他的付出,決定留下來繼續戰鬥。

短視頻TikTok、YouTube Shorts、Instagram Reels等,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媒介以其獨特的特性在各年齡層中迅速普及,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它既有其獨特的優點,也伴隨著不容忽視的缺點,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