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所有名家

編者按: 疫情影響你我的生活,學子無法到校上課,許多產業也受到衝擊咬牙苦撐,人民不經要問這個政府到底部署了什麼?對楊渡而言,疫情疫苗等困境或有藉口推脫,但有三條底線本政府不該跨越,社會要如何面對失職政黨領導下的傷口,值得我們共同省思。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於《中國時報》撰文整理指出,通貨膨脹上揚的三大推動來源,第一是「供需失衡」;第二個來源是各國激烈的貨幣擴張政策;第三個造成通貨膨脹的來源就是原物料和運輸價格的普遍性上漲,以上3個來源,彼此密切相關。見解如下: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把焦點放在本土化,而非國際化,政府努力打造國家隊,滿足國內市場,卻缺乏成為亞洲樞紐的願景。

因不簽署一中承諾書,7名台灣駐港辦人員簽證到期無法續留昨天回台。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今天表示,港府設置政治障礙旨在矮化,政府拒絕接受。已協調各部會應變,維持業務運作。

編者按: 台灣從上月以來疫情持續延燒,疫苗採購是國人目前最關心的議題。過去一年多來在無疫情影響下,政府到底超前部署了什麼?而如今疫苗量明顯不足情況下,未來的疫苗採購政策又將如何訂定?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以他專業的經驗,提供看法。

編者按:防疫視同作戰,政府身為國家主帥,應要因應不同情況而改變策略。但五月疫情延燒至今,恢復正常生活的路長路漫漫,時報出版社董事長趙政岷,對當今現況提出建議,期盼政府能看守好本國人民的安全與健康!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的民主制度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政策難以形成共識,藍綠相互牽制,許多重要政策卡關,政治人物往往以私利出發,為的是爭取政黨利益及來日執政的機會,長此以往並不利民主政治的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記得我在三十多年前,還是大學生時,教科書中談到熱島效應,只是一個理論現象,都市和郊區的環境溫度感受差異,或許還可以接受,但這十幾年來,全球暖化加劇,都市快速發展,熱島效應已在台灣的各縣市快速蔓延,「愈來愈熱」成為每個人的夏日夢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