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要了解一件事的全貌越發困難。古人說「名正言才順」,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更提出「譯不準,則行不精。」帶我們一起反思,並梳理問題核心,才能創造更長遠的價值。
國土應該留白,台灣不應插滿風機,能源還有很多替代方案,斷不能以海洋生態、環境和空間為犧牲。
全球經濟下滑,央行在國家經濟政策上扮演的腳色近期又重新受到重視。經濟學者也是前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教授,也他多年的經驗,針對台灣央行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看法。
一場疫情,一個台積電,讓台灣瞬間耀升國際舞台,但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下,卻處處受制於人。長久以來缺乏戰略的結果,整個社會有風雨欲來的壓抑感,在戰略的世界中,該如何拼湊出自己的戰術,讓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說分明。
美國聯準會 自今年三月啟動升息,迄七月底止,連續升息四次,累積升幅達二點二五個百分點。不少人於八月間看到美國的通膨率已略有回降,也憂心強力貨幣緊縮將引發景氣衰退,故多期待聯準會能放緩緊縮步調,甚或明年可以轉向寬鬆。不過,聯準會主席鮑爾八月廿六日在演講中明確表示,以緊縮抑制通膨必須持續一段時間;又在這段期間大家須忍受景氣與就業趨緩的痛苦。此一演講徹底澆熄了外界的上述期待。
台灣每年來自對岸的貿易順差,對岸需要台灣優質產品與先進製程,是兩岸在「八二三砲戰」後所發展超乎意識形態的默契。但現今兩岸關係的緊張,台灣如何安全發展,再再考驗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