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所有名家

弘茂兄80秩慶在即,囑我寫下多年我們的相知與相識。弘茂於我與父親有兩代交情,溫文儒雅、書卷氣濃厚、為人處事謙和,常令我折服。五、六十年來 ,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日漸壓縮狹窄,成就與貢獻不是弱國的中華民國,外交處境比許多弱國還要凶險嚴峻,於當今全球化下國際政經局勢變幻莫測裡更是波濤洶湧。 多年來弘茂與我多數的聚會點滴,幕幕皆落在關鍵時刻,對台灣社會脈動與國家前景的對話場景裡。這位有高度、有觀點 ,條理層次清晰 的「田教授」,是父親留給我的摯友、兄長...

時為成大副校長兼社科院長的志欽先生,為籌辦南北奔波,為議題設計與延攬學者忙碌,擔任主持人,調和、凝聚共識,發表論文或評論中,他那盡情展現學者本色與回國當以知識報國的熱忱,於我至今難忘。

近十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環境負擔益見沉重,綠色永續的價值普遍受到社會重視。多年的行政治理,習以發展經濟為重,在政黨政治角力下,對新價值態度反覆,核能除役及廢核爭議不休,永續議題多流為政客操弄,新能源、再生能源開發亦因而遲緩。政府在社會環境變遷及國營事業民營化,電業市場競爭日劇的過程中,台電身為國營事業,各界對經營效率有所期盼時,績效不彰虧損連連。又於政院提出油電雙漲,在溝通不良,媒體與民眾諸多置疑下觸礁,台電曾幾何時己輝煌不再,挑戰不斷。...

韌性城市的概念是從1980年起逐漸應用的災害管理,災害的原因我 們稱它為脆弱度,1990年到2000年,覺得脆弱度不夠,開始談韌性,面對災害是否能因應,是否能迅速恢復,回復力有多少能量,許多條件必須建構,如社會的韌性,與社會資源的建構,是一個災難前到災難中,再到未來的韌性成長過程,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環境變動,外力干擾下,人類存續再生因應的最重要課題

試論邁向韌性都市的未來方向與策略

前瞻的都市規劃設計...

面對忐忑複雜又多元的世代,全球觀念、經貿、技術、人才流動….乃至疫病流行,正以驚人的速度與強度跨域、跨國、跨文化;在新資訊衝擊的當下,面對機制轉換的不確定性,在環境恣意破壞的發展中,伴隨的苦果與挑戰肆起;全球社會緊密相依、連鎖牽制前所未見,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迅速變動,貧富差距急遽、消費能力與消費型態在在反映,發展與分配的體制存在不公不義。探究問題真正的根源,尋求長遠的解決之道,不能僅寄託於象牙塔中的學術研究,人人都應有起而行的自覺。...

近十年來在全球化下,知識經濟發展加速,科技與資訊網絡的推進,文化交流頻繁。今日的一切都快到不及消化,往日的個人生活經驗進入新世代,簡訊把思念貼化為沒有温度的文字,原本聽得到聲音看不見表情,現在可藉科技縮短地域送上影像。然這一切巳喚不回,以往人倫中的每日晨昏定省,父母、子女、情人愛的擁抱,朋友間面對面的情感投入。人與人的溝通與了解,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鍵盤上,科技引領下冷漠的各自低頭敲打,「心」的疏離在滋長中,己不再堅實,...

又是一年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體力一年不如一年,為承擔國家永續發展進程的實質表現,進行追蹤,跑遍全島,不得鬆懈。今年在俊興缺席下心情備感壓力,承先啟後的態度與責任更是嚴肅。每年典範的選擇及進行的過程,是觀察永續發展績效與實際作為的契機。年復一年的選拔過程,每每見到傑出表現在不同領域中產生蛻變、永續觀念在逐漸普及、確實令人興奮又激賞。

今年的四大主題:教育永續發展、企業永續發展、社團永續發展與行動計畫執行,仍以行動計畫類最為充實,...

擔任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工作已逾十年,每年的評審讓我有機會巡迴台灣,就永續發展在政府部門與民間社會作檢視與回顧,也即是對泛泛而談的「外來經典」作在地實踐的追蹤。永續發展涉及觀念改變、政策影響及社會網絡的建立,不是空談理想,而是踏實的深耕每一階段的發展進程。每年將近兩個月對於辦理永續發展的選拔,近年來以教育永續發展、社團永續發展、企業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執行等四大類為主軸,經初審、複審、決審實地勘察選出績優單位,多年來我抱持著學習與經驗分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