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減碳從「關掉不必要的燈」做起
近年面臨加劇的極端氣候事件、新冠疫災與俄烏衝突後化石能源供應緊張的壓力,激發了歐盟諸多先進國家推進「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從運輸、建築、製造到家戶的能源效率、甚至是相關的稅賦改革。從源頭節能做起,減碳絕對必然,全球別無選擇必須向淨零轉型,「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是根本王道。
在台灣,我們做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了嗎?說有,是自欺欺人;說沒有,對在各行業默默節能但得不到關愛眼神的從業人員不公平,可是大動能還真的沒有,台灣並沒有對節能友善的環境。
二十年前,歐美日先進國家因應氣候變遷開始積極推動建築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Building,簡稱EEB),我在政大企管所帶學生到歐洲學習產業永續的課程,甚至在二○○八年首航的英國之旅,就參訪了英國建築研究院(BRE)內依循二○一六年生效的新建築法規不同等級能效的原型屋。建築物消耗全球近百分之三十的最終能源,大城市中甚至有近百分之四十的能源是使用於建築中,什麼叫先進與超前部署,歐洲建築物能效的推展,是一個看得見的節能行動。
常常在台北一○一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採訪我的很多記者都知道,我進會議室的第一個動作一定是「關燈」─關掉不必要的燈,造就一個減碳至少百分之五十的採訪。
根據歐美建築能源效率的各種倡議推行結果,完全不用成本、僅需像關燈的行為改變,至少就可以節能減碳百分之十五,花小錢的管理作為改變,又可減百分之廿五,唾手可得百分之四十的樓宇節能,如果都不能善加利用,如何奢言淨零。
已經數不清多少回在大企業做完氣候變遷的演講後,公司高層問我能不能說點具體可行的減碳之道,有一次在一家科技公司可容納數百人的演講廳,只有百餘人出席,我向董事長說,能不能請大家往前集中坐,整個演講廳後半段近半的燈都可以關掉,我說:「這樣,我們什麼錢也沒花就減碳一半了。」董事長覺得有理,叫大家往前坐並請同仁關掉後半段的燈,結果沒想到一下子燈全熄了,原來偌大演講廳的照明竟然只有全開、全關的設計。一個沒有彈性、沒有能效的照明設計,讓這位董事長傻眼了!
此非偶然,每每在許多公司依樣畫葫蘆,總能讓公司高層驚覺原來沒成本的行為改變,能帶來這麼大的效果。沒有能效概念的建商、照明設計師、空間使用人、管理作為,都來自沒有能效管理概念的高層領導。
如果電價漲三倍,一噸排碳徵收碳稅三千元,一切就痛了,痛了就會變了。問題是,台灣要等到什麼時候?如果讓極端氣候的天災帶來痛,來不及了!
我在這個專欄寫過「望穿秋水低碳宅」,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可是台灣淨零要有機會,直到所有建商都被要求達到與歐盟同樣水準的能效標準,才會出現有可能的訊號。
(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