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強調,為了防疫,民主可以部份暫停,但四權一體的集體失能,無助於民主防疫,卻有害於憲政民主;病毒要監控,對權力亦然。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指出,歐美提供軍火、援助難民,並對俄經濟制裁,但戰爭已打了四個月,各國都付出高昂代價,季辛吉建議烏克蘭退讓,雖無情卻實際。
編按:民進黨政府主打台美關係友好,而顯少看見兩岸溝通,無礙將台灣推上烽火前線。拜登近日更對外高調承諾,會軍事介入防衛;拜登對防衛台灣的三次發言,是故意失言?王健壯教授提出質疑,寄希望於美國的變與不變,難道是台灣的唯一選擇?
三國演義第一回開章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是小說家之言,但印證到歷史卻是極為符合。從正史觀之,天下格局就依循著分分合合的演變來進行,而改變分合狀態的往往是戰爭。在中國的歷史上,分合更迭的例子不勝枚舉。放眼到國際,也隱隱有這樣的循環。
俄烏戰爭明面上是兩國新仇舊恨累積爆發的結果,但背地裡不脫美國運籌主導的力量。戰爭爆發後,拜登屢次抨擊俄羅斯總統普亭對平民的不道德攻擊,也表明美國會堅定支持烏克蘭為其自由、民主和生存而戰。將俄烏戰爭包裝為民主對抗極權,正義捍衛侵略,並號召相同信念的國家加入其陣營。俄國也不甘示弱,並警告美國及北約等國家如再繼續支援烏克蘭,將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危險。雙方各自拉攏同盟,將世界一分為二,「全球化」瓦解成二個「半球化」。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指出,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但台灣實施政黨政治雖已過卅多年,卻距離「政黨關係正常化」目標仍遙遠。並引用司法院長許宗力曾在一篇文章中引述德國學者說法,認為對憲法機關所要求的機關忠誠原則,也應適用於政府與反對黨之關係,而彼此應負之忠誠行為義務,則包括相互支持、尊重與體諒的義務。
新冠肺炎疫情對弱勢族群造成多方面的衝擊,不僅損及其就業機會與所得,來自私人、企業與社會慈善團體的金錢及實物捐助亦下降,以致生計陷入困境者不計其數。台灣家庭間的所得分配也因之趨於惡化。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撰文建請政府擴增移轉性支出。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看美國大法官提名,美最高法院維持目前保守與自由派6:3陣形不變,未來廿多年,最高法院仍將掌控在保守派手中。他擔憂台灣現有十五位大法官皆由蔡英文提名補實,屆時十五位大法官將全由蔡英文任命;美6:3陣形已令人憂心,台15:0豈不讓人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