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二分天下 美中分領兩半球

三國演義第一回開章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是小說家之言,但印證到歷史卻是極為符合。從正史觀之,天下格局就依循著分分合合的演變來進行,而改變分合狀態的往往是戰爭。在中國的歷史上,分合更迭的例子不勝枚舉。放眼到國際,也隱隱有這樣的循環。

就以廿世紀來看,二戰之後原先壁壘分明的「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結束冷戰,柏林圍牆倒塌、蘇聯分裂、中國改革開放,彼此之間的交流日趨活絡。而自由經濟及市場經濟取代了計畫經濟,全球成為一個一體化的大市場,各國之間在經濟上變得更加相互依存。同時,為了促進貿易自由化,減少障礙,大量國際協定或組織成立如WTO等,模糊了各國之間的疆界。再加上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地球村時代來臨,各國政府和企業都相信加強全球化的經濟聯繫,會帶來更大的繁榮和穩定。

然而隨著中國的崛起,中美兩國的抗衡及博弈日漸明顯,從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到外交戰,關係急轉直下。新冠疫情爆發之後,隨著「疫情起源論」的爭執,二國之間更是緊張,邁入所謂「新冷戰」時代。再加上地緣政治上的敏感,中美做為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隱然有各擁山頭之勢,各自招引盟友,使得卅年多來的「全球化」經濟,因為這些無形戰爭,逐漸走向瓦解。

最近的俄烏之戰則進一步確立了全球一分為二,成為兩個半球的態勢。從戰爭爆發之後,美國軍援烏克蘭,將此場戰爭包裝為民主對抗極權,正義捍衛侵略,並號召相同信念的國家加入其陣營。俄國也不甘示弱,嚴詞反擊,並拉攏同盟互別苗頭。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透過經濟貿易的制裁,切斷俄羅斯與全球商業及金融體系的聯繫,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先進技術,有很多家西方企業已經自行停止了在俄羅斯的業務;甚至原本依賴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出口的許多國家,也已經在想辦法戒斷俄國的能源。

看目前的發展,戰爭可能還會持續,對俄烏兩國,甚至西歐的一些國家,在經濟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俄國國力受傷甚巨,中國將取而代之,成為非美陣營的霸主。事實上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不論是在科技產業、金融貨幣、貿易投資等各方面,已有不同體制的發展計畫,也各自主導不同的區域組織,如RCEP、IPEF等。未來以中美為首的二個陣營分庭抗禮的局面幾乎已可確定,其他國家則視自己的利益來站隊。至於二分天下的局面何時可以結束,就要看那一方陣營能在安全、經濟、價值、體制上勝出,整合天下事。抑或像「修昔底德陷阱」所說,二方再以一場戰爭決定誰能「一統天下」。如何發展,就留待後世觀之。

中美關係可以說是未來全世界最主要的國際關係,兩國如何相處,將決定世界的格局及走勢。中美兩國其實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所謂「合則兩利,戰則兩害」,不必一定要爭個你輸我贏,「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如果雙方都能承認彼此優勢、尊重彼此利益,以大智慧來避免戰事的發生,那麼對於全人類而言將是一個最大的福音,也是我們所期待最光明的未來。

王伯元

王伯元,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物理碩士、博士。深耕高科技產業與創投領域逾50年,現任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怡和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台灣創業投資商業公會理事長、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IBM資深主管。2012年獲頒台大物理系傑出校友,2013年獲第七屆潘文淵獎,2020年獲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獎項。致力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轉型,並促進產官學研交流合作。

相關專欄

遠見雜誌於去年底做了一項亞洲五地(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十八歲以上華人民眾的民心動態調查,想了解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
中國大陸在二○一五年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準備以卅年時間,讓中國從世界工廠晉身為世界製造強國。這十年來雖然受到中美關係惡化的影響,...
繼《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艾利森博士在《國家利益雜誌》發表一篇文章,從奧林匹克運動賽之獎牌數談起,...
我從事科技業及創投業已超過五十年。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見證了台灣從蕞爾小島變身為全世界的科技重鎮,不論是在電腦、電腦零組件、 半導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