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 體認避戰的重要性

俄烏戰爭明面上是兩國新仇舊恨累積爆發的結果,但背地裡不脫美國運籌主導的力量。戰爭爆發後,拜登屢次抨擊俄羅斯總統普亭對平民的不道德攻擊,也表明美國會堅定支持烏克蘭為其自由、民主和生存而戰。將俄烏戰爭包裝為民主對抗極權,正義捍衛侵略,並號召相同信念的國家加入其陣營。俄國也不甘示弱,並警告美國及北約等國家如再繼續支援烏克蘭,將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危險。雙方各自拉攏同盟,將世界一分為二,「全球化」瓦解成二個「半球化」。

美國不諱言,支持烏克蘭的最終目的是要利用他來消耗俄國的軍力。戰事未如普亭設想的速戰速決,加上歐美聯手給予經濟制裁,俄國的國力大傷;中國將會崛起,憑藉其經濟實力及軍事後盾,成為歐美之外的盟主,與美國分庭抗禮,甚至隱隱有凌駕其上的姿態。

三月拜登邀請東協各國領導人在華盛頓召開高峰會談,主要基調在抗中。只有新加坡的李顯龍總理親自去了,算是給東道主一個面子。不過他提到,不贊同美國將俄烏戰爭包裝為民主對抗極權的聖戰。他也呼籲要增加中國在IMF、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國際體系的分量、參與力及影響力。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已超出英美日等國家。他同時建議美中不應脫鉤。因為中國是美國和東協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很多美國企業的製造基地,一旦雙方斷鏈,巨大的經濟成本將會使美國受傷。

美國拉攏東協,除在政治、外交及軍事方面布局外,更提出將啟動「印太經濟架構」,以抗衡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及RCEP在當地的積極深耕,但東協各國領袖似乎不願捲入美中的抗衡。就以在「印太經濟架構」及「四方安全會議」中占重要地位的印度來說,俄烏戰爭期間立場曖昧,既不和歐美同步譴責莫斯科,又趁機搶便宜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和軍武。而最近中印外長會面後,雙方似乎建立了初步的關係。印度的態度是否會造成美國印太戰略的裂痕,令人玩味。五月中旬美國將再度召開東協領袖會議,各國的態度及參與度更值得留意。

美國啟動「印太經濟架構」的目的就是要各國選邊站,東協各國雖與美保持友善,但未忽視中國。二○二一年中國與東協貿易額已逾八千億美元,為了國家利益,諸國均游走於兩強相爭之中,既不想成為美國博弈的棋子,更期待能左右逢源,漁翁得利。台灣有兩岸關係的變數及貿易依存度的壓力,怎麼能不更加小心謹慎呢?

很多人說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確實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次戰爭也給了台灣一堂寶貴的課程;美國未出兵援助盟友,讓我們看見國際關係的現實及殘酷;烏克蘭烽火連天、斷垣殘壁,民眾驚恐悲泣、流離失所的畫面,更讓我們體認到避戰的重要。身處美中競爭核心,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安全策略,不要輕易地選邊站,製造兩岸緊張局勢。畢竟維護家園基業,追求和平共存,在地緣政治風險中,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才是愛台灣最好的方式。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職:
怡和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中磊電子(股)公司/董事長、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聯成化學科技(股)公司/獨立董事、美國銀湖私募基金/高級顧問
主要經歷:
台灣創業投資商業公會/理事長、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IBM/資深主管

相關專欄

見微知著,台灣不僅不能鬆懈,既要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防中國大陸的追趕,更要投資新興產業,目前僅半導體產業就已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
過去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半導體設備與國際先進技術尚有差距,因此實行晶片法案,除禁止國內高階晶片出口,又和日荷等國達成協議,...
早在五六年前,工商界就提出台灣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當時我就提出,五缺問題固然嚴重,但其實台灣還有「第六缺」,...
從歷史看現況,人才乃國力之本,不論對於國家或企業都是如此。但是人才的培育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投注,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