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擺盪在美國的變與不變之間
編按:
民進黨政府主打台美關係友好,而顯少看見兩岸溝通,無礙將台灣推上烽火前線。拜登近日更對外高調承諾,會軍事介入防衛;拜登對防衛台灣的三次發言,是故意失言?王健壯教授提出質疑,寄希望於美國的變與不變,難道是台灣的唯一選擇?
美國總統拜登在訪日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及武力護台說。
拜登這趟亞洲行,國際關注的焦點不是內容空洞的「印太經濟架構」,也不是決議乏味的「四方安全對話」,而是一個火辣的意外話題:拜登承諾「武力護台」。
但武力護台是媒體簡化拜登談話後的結論。他在東京記者會中談話的上下文是這樣的:CBS記者問「你因為明顯的原因,不願軍事介入在烏克蘭的衝突,如果到那個地步(中國武力犯台),你願意軍事介入防衛台灣嗎?」拜登回答「是」,記者追問「你願意?」拜登點頭再答「那是我們的承諾」。
國際媒體與學者對拜登這段談話,事後有不同的爭論:「軍事介入防衛台灣」指的是軍援,或是派兵參戰?「我們的承諾」指的是「台灣關係法」中美國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的承諾?美國「嚴重關切」「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前途之舉」的承諾?或是拜登重申他個人的承諾?去年八月,他在ABC專訪中說「美國對北約成員國有集體防衛承諾,對台灣、日本和韓國也一樣」;兩個月後,CNN問他「一旦中國發動攻擊,美國會防衛台灣?」拜登回答「是,我們對此有承諾」,這次對CBS武力護台的答覆是他第三次重申「我們的承諾」。
從他答覆CBS的上下文來解讀,他雖未明言,但「軍事介入」指的應非軍援。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雖多次軍援烏克蘭,但迄今並未派兵參戰,其中最重要理由就是擔心美俄對戰恐將引發世界大戰,這個理由也就是CBS記者所說的「明顯原因」。但在東京記者會中,拜登的答覆卻排除了俄烏戰爭的那個明顯原因。
問題是,俄國軍力不如中國,美國為了避免世界大戰而不願軍事介入俄烏戰爭,難道一旦台海開戰,美國就不惜中美對戰,不擔心引發世界大戰?他的答覆也因此引發了另一項爭論:拜登是否再度失言?
拜登在華府一向以失言著稱,有人戲稱失言是他的「中間名」。他在去年兩次承諾防衛台灣的發言,都被白宮幕僚事後校正回歸,重申美國對台灣「政策未變」,這次武力護台的談話也不例外。但故意失言經常是政客的一種策略,拜登對防衛台灣的三次發言,究竟是故意失言,或是他確實老邁昏庸失言成性,真相遲早有揭曉的一天。
台灣的執政者當然不認為這是拜登失言,即使白宮幕僚重申政策未變,台灣卻在心中竊喜美國政策已變。事實上,過去幾十年台灣始終在美國對台政策變與不變之間來回擺盪,拜登承諾武力護台,國會通過友台法案,台灣連聲感謝;美國未支持台灣參與世衛大會,未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台灣又連聲遺憾;但這種唯美是賴的台美關係,是否會變成國際政治版的「恩庇/侍從關係」?台灣會不會變成一個「擺盪的國家」?
一九五○年代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後,美國政府就曾一再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未變」,但余英時曾在一篇文章中引述胡適一九五○年六月日記中的一段話:「(美國對台灣政策)變與不變,權不在艾奇遜(國務卿),也不在杜魯門(總統),權在幾個瘋子手裡」,胡適指的瘋子,是毛澤東與史達林;這段話是否適用於今日的台美中三角關係?更重要的是,台灣除了擺盪於美國的變與不變之間,變則喜,不變則憂外,是否也應考慮怎樣跟瘋子打交道?至少在他尚未作出瘋狂舉動之前;完全寄希望於美國的變與不變,難道是台灣的唯一選擇?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