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所有名家

三條件升息說

編按:楊金龍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專題報告並備詢,針對台灣升息條問題,楊金龍指出,市場推測Fed可能提前在明年中升息,反觀台灣預期通膨明年回落,未來是否升息要看三條件,即物價上漲及未來展望、周遭其他國家的調整和疫情紓困振興的情況。

編按: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數位貨幣技術並無先發優勢,各國在數位貨幣的發展並非競賽,而是要確保數位貨幣的發行至少須切合國內需求,並可借鏡其他國家發展經驗,進一步防弊興利,建構更周延的數位貨幣生態系統。

兩岸先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前「經建會主委」、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18日下午在一場研討會分析,台灣能否進入CPTPP受政治影響,可能有3種可能的情境,還要看美國是否加入。若比照2002年兩岸同時進入WTO模式,因會員國與中國談判將花費很長時間,台灣加入將遙遙無期。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全球半導體近期大缺貨,特別是汽車晶片,引發汽車廠失業問題,以致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自動交出庫存及客戶訂單資料。這些資料屬於商業機密,美國以國安理由強迫企業提供,說明問題極為嚴重。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於《中國時報》撰文指出,台灣的央行應看實際數據及其他國家腳步,把房價飆漲和金融風險並論,也應顧及房價上漲引發的財富不均。通貨膨脹更是央行的首要責任,在任何經濟體利率都不該是負的,長期處於負利率,一定出問題。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通膨完美風暴已然成型,形成主因有:全球化的退潮、供應鏈成本增加、環保意識抬頭令生產成本增加、當國際運費受疫情影響大幅飈升、疫情對各產業影響有正有負、最後一項會推升通膨的就是工資。以上衝擊「通膨還是暫時的」?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指出,國內今年經濟成長動能增強,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5.75%,明年仍將穩健成長,經濟成長率預估為3.45%,並且通膨展望溫和,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協助經濟穩健成長之所需,因此政策利率暫不做調整。

近來中國大陸經濟出現不少新變數,美國也陷入通膨危機,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中國卻受困於債務與房市泡沫問題,企圖藉由一系列的整改措施進行結構改革,可能抑制經濟成長動能;美國則因通膨率偏高困擾,聯準會的態度備受關注。在美、中、台三角貿易連結緊密下,美、中景氣榮枯及政策動向勢將牽動台灣經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