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所有名家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於《中國時報》撰文整理指出,通貨膨脹上揚的三大推動來源,第一是「供需失衡」;第二個來源是各國激烈的貨幣擴張政策;第三個造成通貨膨脹的來源就是原物料和運輸價格的普遍性上漲,以上3個來源,彼此密切相關。見解如下: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把焦點放在本土化,而非國際化,政府努力打造國家隊,滿足國內市場,卻缺乏成為亞洲樞紐的願景。

藍濤亞洲總裁、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共同發起人黃齊元撰文指出,東南亞經濟正在起飛,許多東南亞企業也呈現驚人的成長,最近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向越南企業Masan Group旗下的The CowenX投資4億美元,取得5.5%股權,整體估值將近70億美元,讓以阿里巴巴為首的外資涉足越南最大的零售門市系統,同時擁有越南前三名的電子商務平台。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歐盟官員與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代表會談,邀請這些大廠在歐洲建造一座晶圓廠,並準備上百億歐元補貼,開發七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台積電同時宣布以廿八點八七億美元在南京擴建二廠,建置廿八奈米產能;台積電南京一廠以十二及十六奈米製程為主,已開始獲利。

值此技術融合、5G、AIOT以及貿易戰、科技戰、供應鏈重組時代,也是自威尼斯共和國於1474年頒布世界首部專利法,歷經547年以來,專利首次於全球經濟、科技及政治上同列為「戰略資源」,但現有專利師法及律師法所界定的角色卻屏蔽了專門執業人士視野並極小化他們舞台,亟需法律的解放與創新。

基此,筆者所描繪的21世紀頂尖專利人士,主要是藉由人工智慧「去除雜訊」並...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與各國經濟逐漸復甦之際,通膨更是為市場所擔憂,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撰文指出,資產價格飆漲可定義為「廣義的通膨」,物價除了民生物價(狹義的通膨)之外,還有股票與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資產價格上漲也與資金過剩難脫關係。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與各國經濟逐漸復甦之際,通膨更是為市場所擔憂,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撰文指出,資產價格飆漲可定義為「廣義的通膨」,物價除了民生物價(狹義的通膨)之外,還有股票與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資產價格上漲也與資金過剩難脫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