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罩頂,貨幣政策宜早調整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為了避免貨幣政策落入「不是太遲,就是太猛」之陳痾,各國央行應盡早調整其貨幣政策,收回市場上之過剩資金,進而升息。

這幾個月來,通貨膨脹是否即將降臨,逐漸成為全球關切的話題。在國內,雖然憂心者眾,但是相關部會之首長,包括央行總裁、主計長、經濟部長,甚至行政院長,被詢及此問題時,率皆以台灣的物價上揚只是暫時性的,並不足慮作覆。實情真的是如此嗎?

根據貨幣理論,過多的貨幣供給必然引發物價膨脹;不是消費者物價上揚,就是資產價格上漲。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普遍以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救經濟,導致全球資金氾濫,但是消費者物價大致維持穩定。我個人在去年十月間曾於本報此專欄以〈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為題,撰文指出此係受惠於貿易自由化、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融入國際經貿體系、資通訊科技進步、抑低成本之競爭方式、供應鏈之發展,以及資產與純金融交易盛行,吸納了大量資金等有利因素。

在消費者物價平穩的另一面,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國家的房地產與股票等資產價格飆升,以及金銀等貴金屬與虛擬貨幣之價格,還有開發中國家的匯率大幅震盪。此充分顯示過剩的資金多流向此類資產之交易或炒作,未在商品市場興風作浪,再加上上述其他因素之庇蔭,故消費者物價受到影響之程度有限,衝擊主要集中至資產價格上面去了。

然而,近幾年上述一些有利消費者物價穩定的因素逐漸消逝,而且不利因素頻生。

這些不利的現象與因素,主要包括:1.反全球化浪潮興起與美中貿易戰滯礙了自由貿易;2.人口老化與新興經濟體人口紅利漸耗竭,使勞動供給減少;3.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須戮力推動綠能、減碳等措施;4.新冠疫情與美中爭霸導致經濟脫鉤與供應鏈重整;5.疫情導致缺工與港口壅塞,物流不順暢。

這些因素都有減少商品供給或推升生產成本之作用。雖然其中第5項在短期內或可望舒緩,但是第1至3項的影響,基本上會是長期的,而且第4項的供應鏈重調整,也非短期內可以順利達成,因此,由商品供給面所形成的成本上推(cost push)物價膨脹,在可預見的未來勢將難免。

此外,在商品之需求面,新冠疫苗開打對疫情產生抑制作用,消費活動逐漸解禁;再加上各國推出的各項紓困與振興經濟措施開始發揮作用,全球需求多呈復甦跡象。這將不免由商品需求面形成需求拉動(demand pull)之物價上漲。

面對同時來自成本上推與需求拉動兩方面的物價膨脹壓力,全球可謂通膨陰霾罩頂,各國政府應該及早因應。由於目前充斥的氾濫資金,很容易成為通膨的助燃劑;而且貨幣政策效果之發揮,通常有相當時間的遲延;為了避免貨幣政策落入「不是太遲,就是太猛」之陳痾,各國央行應盡早調整其貨幣政策,收回市場上之過剩資金,進而升息。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相關專欄

川普 2.0在「使 美國 再次偉大」與「美國利益優先」的口號下,不斷往外交孤立與經濟保護的方面推出自認對美國有利的措施,...
川普在3月初宣布將把美國政府所持有的加密貨幣做為戰略儲備.隨後國內是否可以考慮把部分外匯存底轉以加密貨幣之方式保有,...
在「令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與目標下,川普正以關稅為手段脅迫各國對美讓利,尤其是與美國存有鉅幅貿易順差的國家。...
金德伯格陷阱指的是國際體系中缺乏一個既有意願又有能力承擔領導職責的國家所引發的無序困境 。此概念起源於經濟史學家金德伯格的霸權穩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