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最近台灣部分地區有停電情況,顯示電力嚴重不足,引起社會普遍憂慮。解決之道無外乎以下幾種:第一、恢復核能,但可能引起政策爭辯;第二、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但可能緩不濟急;第三、放緩台積電建廠進度,但實際上負面影響已發生,台積電正加速前往海外投資。
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引起全世界關注,這是危機的開始,美中都在背後運作。
中國大陸近期公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同時中止原本列入ECFA免關稅優惠的12項石化產品,兩岸由於政治對立,所引發的貿易衝突,現已升級成危機。
美中領導人近日會晤,雙方和解並達成多項共識,對台灣影響深遠。
今年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十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總結其成就並宣布未來持續支持重大措施。客觀來看,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最顯著政績之一,把中國從亞洲帶向世界,不論是思想跟實際成果都有出色表現,對提升中國世界領導地位有重大貢獻。
台灣一直擔心認知作戰、聲討中共同路人;真正危機是偽美國同路人,散播不實言論,把台灣推向險境。我們如果沒有打敗敵人的能耐,自己就要控制,不要期待老大撐腰。備戰導向的參選人,會重蹈內唐亞胡覆轍,引導台灣走向戰爭;強調避戰,才能以和談開啟兩岸和解,迎向台灣長期和平。
以巴爆發戰爭,對全世界均有深遠影響。以巴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是,加強和談才能避免戰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表示,願意在基於互利、尊嚴、對等、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創造和平共榮。但有這些前提,雙方很難溝通。
台灣需要和平,和平要努力維繫。台灣不應挑釁大陸,把選舉定位成「民主與專制之爭」,相當危險。當年西方專家在前蘇聯解體後,預測共產主義終結,證明大錯特錯。中國並不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金磚國家會議反映多極格局、包容不同制度。台灣為何要把大陸當成敵人、斷絕雙方和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