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所有名家

早在五六年前,工商界就提出台灣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當時我就提出,五缺問題固然嚴重,但其實台灣還有「第六缺」,才是掐住經濟發展的咽喉,那就是缺乏穩定的 兩岸關係 。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直言,人須借助AI做為創造價值的工具,「不用未來就會吃虧」。AI已是既定的大趨勢,必須要順這個勢、靠實力造自己的勢,才能勝出。

今年下半年,美國強勢升息來力抗通膨,各國不得不跟進。我國央行也跟進,共升息三次,雖然央行預估兩次調升存準率約可回收兩千四百億元的資金,故為收縮資金、促使市場利率上揚的有效措施,但考量到存款準備率,是否還有其他不良後果,讓前中央銀行副總裁許嘉棟,一一說分明。

全球經濟下滑,央行在國家經濟政策上扮演的腳色近期又重新受到重視。經濟學者也是前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教授,也他多年的經驗,針對台灣央行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看法。

全球經濟下滑,央行在國家經濟政策上扮演的腳色近期又重新受到重視。經濟學者也是前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教授,也他多年的經驗,針對台灣央行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看法。

美國聯準會 自今年三月啟動升息,迄七月底止,連續升息四次,累積升幅達二點二五個百分點。不少人於八月間看到美國的通膨率已略有回降,也憂心強力貨幣緊縮將引發景氣衰退,故多期待聯準會能放緩緊縮步調,甚或明年可以轉向寬鬆。不過,聯準會主席鮑爾八月廿六日在演講中明確表示,以緊縮抑制通膨必須持續一段時間;又在這段期間大家須忍受景氣與就業趨緩的痛苦。此一演講徹底澆熄了外界的上述期待。

主計處公布今年台灣1到6月全體受雇員工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44262元,年增率3%,但是同期通貨膨脹超過此數,實質經常性薪資變成年減0.11%,為6年來首見的負成長。即使改用總薪資計算,把年終獎金等加入,名目數字增幅會高一點,扣掉通貨膨脹後實質薪資稍微增加,但是幅度有限,可以說幾乎不變;薪資增幅被物價吃掉了。

許嘉棟指出,近期,面對物價上漲威脅,各相關單位多反覆強調台灣的物價上漲只是局部、暫時性的,不足為慮;但台灣通膨總會面臨醜媳婦終將見公婆;政府部門與國人宜及早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