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罩門將在通貨膨脹

川普此次當選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社會中仍有大量生活困苦的人民對未來充滿不安與無望,期盼變革,與2016年川普首次當選時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美國媒體去年第四季發表的調查,在受訪的1千多位美國人中23%沒有任何儲蓄,17%雖有儲蓄帳戶但存款不足500美元。千禧世代(28至43歲)者更加嚴峻:近一半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任何儲蓄,另有1/3儲蓄金額不到500美元。

在這樣的經濟壓力下,民眾看到拜登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支援其他國家戰爭,提供經費與武器給其他國家報復恐怖攻擊,導致數萬名平民傷亡,內心自然不滿與疑惑。尤其是年輕人普遍較有理想,重視人道主義與人權,拜登政府雖口頭承諾援助平民、推動停戰,卻未見實質成效,對民主黨的失望便可想而知。這些年輕人原本是民主黨的基本支持者,這次大選許多人不投票甚至轉投川普。

 川普當選的另一大因素則為拜登政府的通貨膨脹。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破壞未能迅速修復,導致通貨膨脹急劇上升。對於本就收入微薄、缺乏儲蓄的民眾來說,經濟壓力尤為沉重。

 川普上台後,政策能否回應生活困苦支持者的需求?部分政策確實可能產生效果,例如裁減部分政府部門,提高行政效率,並宣稱將省下資金的一部分發放給人民作為紅利。這很民粹,但對選民而言象徵改變的開始。

 在國際事務上,川普的當選同樣帶來影響。例如,以色列原本不埋拜登政府斡旋停火的帳,但趕在川普上台前通過交換人質與停火。至於俄烏戰爭其起因有不同說法,一是俄羅斯先行入侵烏克蘭,但美國傑佛瑞·薩克斯教授最近在歐盟議會提及另一說法:當年美國與蘇聯戈巴契夫談判德國統一時,曾承諾北約不會向東擴張,但後來逐漸打破協議,一直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的烏克蘭。

 現在川普要終止戰爭,同時要求烏克蘭償還戰時援助,並賦予美國優先購買烏克蘭稀土的權利。對於那些自身經濟困頓的川普選民而言,這樣的政策象徵著改變,因此也可能支持。

 川普還有一項重要政策是提高關稅。他聽從前首席貿易代表萊海澤在其書中的觀點,提高關稅優先保護美國產業和就業,降低財政赤字,一箭雙雕,值得優先採行。他已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附加關稅,並宣布對鋼鐵、鋁製品、汽車等產品課徵25%關稅。他認為此舉能保護美國產業,例如美國鋼鐵公司;該公司獲利不佳,曾面臨被日本企業收購的風險,歷任政府介入阻止,那是否可以透過鋼鐵關稅保護該產業、維持工人就業?

 這樣的想法可能過於簡單。以汽車及其零組件關稅為例,若對此徵收25%進口關稅,首當其衝反而是美國本土的汽車生產商:後者多在墨西哥設有裝配廠和零件廠,規模龐大。若對從墨西哥進口至美國的汽車課徵25%關稅,車價勢必大漲。零件更是如此,許多零件來回美墨邊境層層加工,每入關一次就要課一次稅,美國汽車生產成本將大增,造成汽車價格上漲。至於工廠遷回非3、5年以上不可能做成。

 美國的選舉週期短,期中選舉距今不到2年,如果這些受保護產業無法展現顯著的就業成長,反而漲價帶動通貨膨脹,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隨之上升,聯準會原本計畫的降息恐將被迫取消,甚至可能轉為升息,對經濟不利,對民生不利,川普原本的支持者就可能轉向,導致共和黨選情不利。因此,通貨膨脹可說是川普關稅政策的最大風險與罩門。(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朱雲鵬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與碩士學位、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濟學者與政治人物,中華民國二等金融專業獎章得主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臺北醫學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相關專欄

新的總統和內閣即將在5月20日上任;在此時刻,不少媒體把前一任內閣所遺留下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列出來,...
「讓美國再度偉大」,源自雷根,是川普在2016年參選總統的主要訴求,現在他第三次參選總統還是用這個口號。口號本身算正面表述,但依各種分析,...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等一行訪問北京,與大陸官員就各項議題進行對談,包含剛發生以巴戰事中伊朗的角色、企業競爭環境、貿易管制等。同一期間,...
主計處公布今年台灣1到6月全體受雇員工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44262元,年增率3%,但是同期通貨膨脹超過此數,實質經常性薪資變成年減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