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新的一年開始, 美國 南加州大火肆虐,損失超過兩千五百億美元。這反映出許多問題,主要是政府體制失靈;美國對於控制火勢的束手無策,相較於同期間大陸西藏地震救災的高度效率,對比強烈,說明美國國力正在衰退。
中國大陸在二○一五年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準備以卅年時間,讓中國從世界工廠晉身為世界製造強國。這十年來雖然受到中美關係惡化的影響,在科技領域上迭遭 美國 及其盟友制裁,實際上卻以鴨子划水之姿朝著目標發展,並以「舉國體制」大力扶持各項戰略新興產業。今年是第一階段的驗收年,根據港媒南華早報所述,從「中國製造二○二五」覆蓋的二六○多項量化指標可以看出,逾八成六的目標已經達成。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期建議可以在菲律賓發展綠電,透過台菲海底電纜,將綠電輸回台灣,新聞曝光後引起各方評論,說明幾點:第一、台灣的確缺電;第二、菲律賓發展綠電技術可行,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第三、主要問題在於投資成本過高;第四、此外還有地緣政治風險,菲國已連換四屆總統,兩任親中、兩任親美,如果下一任又換成親中總統,恐怕情況會徹底改觀。
最近賴總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中國不是因領土關係才想侵略台灣,真正目的是「想要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以成就霸權」,接受九二共識就等於讓渡台灣主權。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他擔任參議員之初,寫了一本有關美國政治的專書,名為《無畏的勇氣》(The Audacity of Hope),對政黨、價值、憲法、政治、經濟、宗教、種族、外交及家庭等議題都有著墨。儘管這本書是在20年前出版的,但其中的觀察仍相當程度反映當今美國政治的本質。代表性的名言包括歐巴馬指控美國政治人物「不思解決問題,僅想贏得爭辯」。
德國與台灣沒有保持外交關係。然而,台灣和德國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並享有密切和實質的經濟、文化、科學和學術關係。多次訪問,特別是議會領域的訪問,也有助於加深交流。
以巴爆發戰爭,對全世界均有深遠影響。以巴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是,加強和談才能避免戰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表示,願意在基於互利、尊嚴、對等、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創造和平共榮。但有這些前提,雙方很難溝通。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努力好像沒有回報,「決定躺平」的氛圍快速蔓延。你呢?你也想躺平嗎?曾經的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良好政府篇。來看看年輕人認為的良好政府需要什麼條件,而政府又該如何了解年輕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