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世界的連結】台灣和德國的關係

台灣和德國的關係

台德關係背景:

德國與台灣沒有保持外交關係。然而,台灣和德國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並享有密切和實質的經濟、文化、科學和學術關係。多次訪問,特別是議會領域的訪問,也有助於加深交流。

德國在台灣設有德國在台協會、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機構,主要是促進國外的德語教學並從事國際文化合作,通過介紹有關德國文化,社會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資訊,展現一個全面的德國形象。在經貿上則有德國經濟辦事處,負責聯繫對德的經貿投資,協助招商引資、市場推廣,在2023年9月德國政府於德國經濟辦事處增設「薩克森邦科技處駐臺辦事處」。

台德近期動態:

  • 睽違26年後,德國部長級官員於2023年2月21日再度訪台

台德關係於2021年9月的德國國會大選之後有了很大的轉變,選後上台的3個政黨在聯合執政協議首次提到台灣,支持台灣參與國際並強調在和平及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台海現狀。學者分析,從1990年代開始,德國為了與中國發展關係,避免惹惱北京,部長就不再訪問台灣,這次部長訪台意義在於德國「歷經數十年的自我審查後,回到正常狀態」。

  • 烏俄戰爭之後,台德一系列國會外交因而展開

2022年10月,聯邦議會一連派兩個跨黨派代表團訪台;2023年1月,執政自民黨(FDP)由黨鞭和國防委員會主席率團訪台。這是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首次訪台,台海安全頓時成為烏克蘭局勢以外德國輿論的焦點。另外雙方於2023年簽訂了三個協議分別為「台德民間論壇」協議「台德科技合作協議」及「台德刑事司法互助合作協議」

  • 德國聚焦與台灣半導體和華語教學的合作

德國正全力打造自主的半導體產業鏈,打算向晶片製造領先世界的台灣學習,雙方在研發和教學的合作,為台積電規劃中的設廠鋪路。

  • 能源產業上合作

德國被視為能源轉型的前輩,台德之間則有德國能源出口倡議專案的合作,像是台灣跟德國針對太陽能產業的市場合作有許多待開發的潛能,例如:屋頂、地面基礎安裝系統、浮動式太陽能供電系統、農漁業公生的太陽能建構系統、太陽能板清潔方案以及太陽能系統借貸融資。

未來發展:

台灣在經濟、安全和價值理念上對歐盟具有重要性,雖然歐台雙邊投資協定(BIA)在歐盟與中國的全面投資協定中國因素下陷入停頓,但若是政府能持續努力推動,讓雙邊關係制度化,可以使台灣發揮更多自身優勢。

在第二屆「柏林台灣研討會」中,德國外交部亞太事務助理次長司佩蘭(Petra Sigmund)提到德國有意持續擴大對台關係,並將致力捍衛台海現狀,雖然台德非正式關係使得雙方在接觸上多有限制,例如其總統、總理、外長等7位代表主權的首長不與台灣接觸,但是其他接觸空間都是開放的,德國有意充分利用,雙方共同在經濟、安全議題上往「去風險」夥伴關係邁進。

而德國身為歐盟成員國中的經濟大國,其中在能源和半導體產業扮演重要角色。德國與台灣的雙邊貿易金額自2021年首度突破200億美元,已連續第3年突破200億美元,象徵著德台兩地經貿關係穩定正向的發展趨勢,也代表德國依舊是台灣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目前雙方可以增加半導體產業的合作,例如台積電進駐德國薩克森矽谷,增加德國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強度,和綠能發展的合作,離岸風電帶動國內產業升級轉型,打造台灣在地離岸風電供應鏈,持續深化台灣供應鏈,不只是為供應台灣需求,也會供應區域需求。

另外,台灣方面有和德國蒂森克虜伯工業集團子公司thyssenkrupp Polysius (tkPOL)進行技術合作,目標是共同開發第3代純氧燃燒製程與技術,進而開發具減碳效果的合成燃料。

德國的產業鏈完整,並具有韌性,有良好的產業鏈生態,如果台德可以在貿易投資、能源轉型、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合作發展等各種領域關係,有助於未來數位化、自動化之需求。

基金會小組

基金會公與義/水水台灣小組成員,不定期走訪台灣各地,用文字記錄環境、人文、政策局勢中,最真實的風景

相關專欄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