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擔憂央行的煎熬與挑戰,他明白指出,台灣近期經濟景氣令外國稱羨,但通膨壓力不小(預料春節之後將難以壓制)。並建議央行及早收縮資金及升息,以免「太遲」。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低薪與低價問題存在已久,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且涉及經濟發展策略、資本累積、產業結構調整、科技研發、貧富差距擴大與教育政策等深層成因,有待學者專家作更深入的研討。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為了避免貨幣政策落入「不是太遲,就是太猛」之陳痾,各國央行應盡早調整其貨幣政策,收回市場上之過剩資金,進而升息。
COVID-19之後,多國經濟停擺影響政府稅收,甚至還需提升財政支出來刺激經濟,多國政府舉債不斷攀高,主權債務危機隨之上升,各國為紓困救經濟瘋狂印鈔票,學者專家認為,這雖是不得已的做法,但也應尊重央行的獨立性,並應維護財政紀律。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工商時報》撰文分析,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近年已成顯學,但其推廣如何方能與市場競爭共存,恐怕還存在相當大的挑戰。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撰文指出,如何兼顧防疫與經濟,關鍵還是在於疫苗的覆蓋率與國人會否遵守某些自主管理措施上。期待政府與國人在這兩方面持續努力。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與各國經濟逐漸復甦之際,通膨更是為市場所擔憂,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撰文指出,資產價格飆漲可定義為「廣義的通膨」,物價除了民生物價(狹義的通膨)之外,還有股票與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資產價格上漲也與資金過剩難脫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