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10 月開始對中國半導體和超級電腦產業,實施全面制裁,中國 10 月半導體設備進口較去年同期減少27%。外界原本預估,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技術差距,被認為從以前三年,將擴大到五年以上。然而日經中文網卻對中國是否無法追趕,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通膨持續影響,科技業也難以倖免。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面臨成本飆漲、廣告市場疲軟等困境,9日宣布將資遣逾1萬1000名員工,相當於總人數的13%,成為科技業今年規模最大的其中一波裁員。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即將召開,環保署長張子敬投書美國媒體表示,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和國際夥伴並肩合作,共同實現淨零轉型全球氣候行動。
魯拉有中南美左派教父之稱,而拉美左派的傳統立場包括反美、反壟斷、反自貿協定等。
納斯達克(Nasdaq Stock Market)悄然叫停中國小型股公司的上市,要求這些公司就交易相關方提供更多資訊。今年已有多宗IPO交易在上市後出現股價迅速拉升、之後又劇烈下跌的情況。
兩岸紅利將消失,對半導體制裁只是前菜,還有涉及中美兩強競爭消長的 PCB (印刷電路版)、電動車、電池等 10 大科技產業,現在全部「剉咧等」,未來為遏止中國生產力,恐將接力出現相關貿易手段。兩岸經貿長年累積、頻繁往來,劉大年表示,美國政策下馬上切割,不只對台灣的影響很大,南韓、日本的晶片或晶片設備製造商都可能受到波及。劉大年認為,大陸內需市場大,尤其 5G 發展攸關國家安全,未來全世界將發展成「一個世界、兩套制度」。
2023 年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衝突風險仍高,高通膨仍將抑制終端消費性需求,需求端呈偏中性偏保守,面板廠若能維持低產能利用率策略,有助景氣早日落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