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根據外媒報導,受到美元急升和央行出手阻貶本幣影響,今年以來全球央行持有之外匯存底已經暴跌 1 兆美元,縮水的速度前所未見。
瑞信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 陶冬 昨(6)日示警,台灣經濟必須正視討論並應對三重挑戰,包括美國暴力升息帶來的匯率壓力、經濟下滑及全球貨幣緊縮。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昨(6)日提醒,地緣政治對台灣來說是重大挑戰,台灣過去受惠全球化及全球供應鏈整合,然而全球化卻是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現在好像有點開倒車。企業發現說,原來全球供應鏈比想像中更加脆弱。
美國總統拜登18日宣稱「新冠大流行疫情結束了」,但回顧過去近三年,新冠疫情重創世界,根據研究統計,整體發展倒退至少6年;專家更指出,長新冠是「無聲的危機」,至少影響全球 50 億人,隨著感染率再次上升或重複感染者增加,長新冠人數更多,甚至減少勞動力供給。
Fed主席鮑爾放鷹效應,美元一度觸及109.48,2年期公債殖利率攀上15年高峰;美元指數至今已上升8%,且毫無回頭跡象,使金融情勢趨緊,經濟體系籌資相對困難;更促使開發中國家須升息以阻貶本國貨幣,避免通膨進一步飆升、美元債務成本提高。但升息也使經濟及金融陷入困境。一些開發中國家已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求援,美元若進一步升值將使情況更雪上加霜。
巴拉茲·科蘭尼 和霍華德施耐德
8 月 29 日 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路透社)
來自世界頂級財務主管的信息響亮而明確:猖獗的通脹將持續存在,馴服它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很可能是一場伴隨失業和衝擊波的衰退新興市場。
然而,這個價格仍然值得付出。各國央行花了數十年時間在抗通脹技能上建立信譽,而輸掉這場戰鬥可能會動搖現代貨幣政策的基礎。
歐洲央行董事會成員伊莎貝爾施納貝爾說:“...
美國國務院今天公布報告指出,中國利用龐大網軍和低階外交官網絡,「操縱和主導」不立自己的的全球輿論。早在本月初,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就已 報導 ,美國資安公司 麥迪安 (Mandiant Corporation)指出,至少有72個假訊息網站以11種語言進行親中大規模政治宣傳。種種跡象顯示,假訊息宣傳戰不僅如病毒迅速傳染,而且已朝多語、多元發展,迅速國際化。
美國 印第安納州州長侯康安(Eric Holcomb)於8月21日至24日率領經貿及學術代表團訪問台灣;據紐約時報報導,此行代表台美雙方開始進行貿易談判,外交部表示,相信此次訪問將有助持續提升與強化雙邊各項關係,並深化台美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