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產業】面板大減產 催動景氣落底

 【兩岸產業】面板大減產 催動景氣落底

2023年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衝突風險仍高,高通膨仍將抑制終端消費性需求,需求端呈偏中性偏保守,面板廠若能維持低產能利用率策略,有助景氣早日落底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指出,因應面板市況逆風,全球五代線(含)以上尺寸的面板廠產能利用率,將降至近十年來低點,實際投片量僅總產能的六成。短期內業績「難看」,長期將有助大舉縮減市場供應量,扭轉當下供過於求態勢,進而帶動產業景氣落底反彈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6)日最新報告指出,因應面板市況逆風,全球面板廠減產因應,估計本季全球五代線(含)以上尺寸的面板廠產能利用率(稼動率)將降至近十年來低點,實際投片量僅總產能的六成。

業界人士分析,面板廠大舉減產,產能利用率急凍至十年來低點,是「短空長多」的訊號。儘管減產會導致面板廠短期內業績「難看」,長期將有助大舉縮減市場供應量,扭轉當下供過於求態勢,進而帶動產業景氣落底反彈,引領友達(2409)、群創等面板廠迎接春燕。

集邦科技指出,由於資訊科技(IT)品牌採購量調節時間相對較晚,縮減訂單力道較溫和,以致市場庫存積壓,尚待時間去化。考量五代廠和六代廠是IT面板生產重地,第4季產能利用率預期將季減5.9個百分點,降至48.2%。

面板雙虎也加入此波產業減產行列。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日前坦言,友達對今年下半年傳統旺季期望值看得較低,採取調降產能利用率及嚴控現金流因應。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則指出,面板價格跌至現金成本之下,做生產和銷售是沒有意義的。群創因應市況調整產能利用率,將自第2季的九成,第3季向下調節到七成、甚至五成水位。群創是全球筆電面板第二大供應商,預期今年底將是這波產業景氣循環的底部,明年初開始朝正向發展,並於2023年下半年迎來筆電換機潮。

由於南韓樂金顯示器(LGD)規劃明年首季關閉P77.5代廠)生產線,部分產品因而提前於本季生產,有助於支撐七代線和7.5代線電視投片量。但觀察群創9月機動性大幅調降產能利用率,以及監視器面板主要投片的七代與7.5代產線,顯示監視器龍頭品牌加大訂單修正力道,導致產能利用率續降。

集邦科技表示,陸廠惠科原計劃第4季提升各廠投片量,考量有面板廠醞釀部分電視面板漲價,為加速電視面板供需達到平衡,惠科轉為反手減少各廠的投片量,排除生產IT產品為主的綿陽廠。華星光電也配合大陸10月黃金周進行一周歲休,8.x代廠產能利用率預估季減1.6個百分點。

10代和10.5代廠近九成以上產能均攻電視面板市場,僅少做為商用顯示面板。隨著65吋電視面板報價已貼近物料成本,京東方及華星光電均決定再減少生產量因應,其中,京東方B17廠第4季投片量更是季減14.2%,連帶影響10.5代廠產能利用率季減3.5個百分點。  

集邦科技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衝突風險仍高,高通膨仍將抑制終端消費性需求,需求端呈偏中性偏保守,面板廠若能維持低產能利用率策略,有助景氣早日落底。

 

新一代中國高技術初創公司悄然崛起

儘管中國互聯網巨頭受到政府的監管整頓,而且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實施一系列制裁,充滿政策和地緣政治風險,很多事情在過去一年裡發生了變化。但中國科技行業仍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在北京對國內互聯網巨頭嚴厲的監管整頓下,與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實施一系列制裁後,許多投資者縮減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敞口,一些人宣告中國科技企業不可投資。

儘管國際上對中國的技術政策存在擔憂,由北京機器人初創公司極智嘉(Geek+)的倉庫機器人貨架操作,仍為公司爭取到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和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等外國支持者。

悲觀陰影下,亮點依然存在,外資也仍在流入高科技行業。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前8個月,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分別增長43%和31%。

不過,在中國科技行業尋找“獨角獸”的風險投資家和私募股權集團,不得不在投資決策中首先考慮政治因素。 “在挑選具體的公司之前,你必須選對有政策支持的行業。如對政策趨勢沒有洞察力,你就是在盲目投資。” 一位中國科技基金的私募股權投資者表示。

這意味著要找到既符合中國戰略目標、又不會淪為美國製裁對象的企業。在不冒犯華盛頓下迎合北京,許多投資中國的基金將目光投向醫療保健、生物製藥以及倉庫機器人等沒有軍事應用的高科技細分領域。

尋找細分領域的嘗試提高極智嘉等公司的吸引力,這些公司的技術與北京方面加速自動化的努力相符。隨著中國的人口從今年開始減少,政策制定者希望用機器代替更多人力。在傳統倉庫中,揀貨員可能要花70%以上的時間在貨架之間穿梭。

北京指示中國公司催生進用國內技術替代外國技術,得以發展壯大的生態系統。總部位於北京的初創公司與另外兩家中國機器人製造商——海柔創新(Hai Robotics)和海康威視(Hikvision)——目前主導著不斷增長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市場。由英特爾(Intel)芯片驅動的這些機器人模仿人類倉庫揀貨員的動作,而不是在軌道或傳送帶上運輸物品。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據,對自主移動機器人的需求在2021年增長45%,得益於新冠疫情表明有必要加速供應鏈自動化。尚未盈利的極智嘉去年售出2萬台機器人,銷售額達到3億美元,預計2022年銷量將達到3萬台。該公司的西方客戶名單也越來越長。

這個增長故事吸引了投資者。 8月,極智嘉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1億美元,使公司的估值達到20億美元。然而,儘管北京的政治風向有利此類公司,但對投資者何時可脫手套現,仍存在深度不確定性。

極智嘉機器人的作業程序可達到最高效率路線,縮短從客戶在線下單到包裹送到門口的時間。過去,中國科技初創企業受到類似邏輯的指引:如何找到最高效率的上市路徑。

一位資深的中國科技投資者所說,創始人經營公司的方式就像“在一個個方格上打勾,目的是滿足證券交易所的無論什麼上市標準”。

但這種經營理念在去年網約車巨頭滴滴(Didi)災難性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後發生變化。在那次44億美元的大規模上市幾天后,中國監管機構以涉嫌數據濫用為由,對該公司展開調查,後來滴滴從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退市。此後,中國科技公司上市的黃金管道幾近枯竭。

“讓公司上市仍然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但這過程充滿政策和地緣政治風險。很多事情在過去一年裡發生了變化。”上述私募股權投資者表示。

本文作者為英國《金融時報》 埃莉諾•奧爾科特

版權聲明:FT中文網版權所有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