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正在南韓訪問,她直接點名中國大陸,「不能坐視像中國這樣的國家,透過其在關鍵原物料、科技或產品的市場地位,擾亂我們的經濟或發揮有害的地緣影響力。」
綜合媒體報導,為遏制大陸半導體業,美邀台日韓大廠組晶片聯盟,業界人士研判,「Chip 4聯盟」若成局,其成員當中,台灣聯發科、台積電、日月光等三家串連設計、製造到封測的指標廠必當是獲邀要角。但有台廠表示,考量競合關係 難度很高。
《日經》完整分析報導,因供應緊缺而持續火爆兩年的半導體市場開始發生改變。代表性半導體DRAM的庫存今年春季以後增加,價格也暴跌30%以上等。由於擔憂中國大陸經濟減速及世界性通貨膨脹,企業對設備投資及消費者對採購的意願下降。在全球半導體生産中心地的台灣,警惕感在迅速蔓延。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表示,台灣正規劃要蓋20座12吋晶圓廠,總投資金額超過2.4兆元,比政府一年總預算還高,一旦產業需求反轉,產能利用率上不來,「會動搖國本」。
《工商時報》報導,受到俄烏戰爭、全球通膨等外在變數影響,半導體市場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大陸近年砸下重金發展半導體產業鏈,但當前通膨背景下全球消費電子需求驟降,在一波波砍單潮下,大陸的半導體也隱現泡沫危機,眾多業者面臨行業大洗牌。
國際局勢與通膨壓力,讓台積電面臨內憂外患前景堪憂,《經濟日報》社論就指出,企業與政府良性互動,本是無可厚非,現在碰到需要政府出面,政府也應該責無旁貸,不能袖手旁觀,台灣只有一個台積電,占台灣經濟比重實在太大,政府應以爭取台灣整體的經濟利益為目標,協助產業發展。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和亞洲的晶片製造商警告,由於美國未能通過促進國內半導體行業的520億美元晶片法案提供資金,他們將不得不推遲、或縮減對美國的投資。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昨天在臉書直言,台積電下半年推出的3奈米(N3)製程「看來是一大敗筆」,他直言,台積電法說會投資人要擔心的問題包括明、後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是否下修?重大客戶延遲或取消長約訂單是否有處罰?資本支出踩煞車的考量,以及產能利用率若下滑10%至20%對毛利率的影響等四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