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日經》整理報導,面對中美科技競爭,全世界的客戶以後將為如何確保數量有限的尖端半導體而苦惱。中美兩國的技術主導權之爭今後必將更加激烈。世界是否做好準備?這種混亂局面遠非晶片短缺導致世界經濟動搖的目前可比。

歐美日紛紛訂定新政策,意圖恢復在地半導體製造產能,張忠謀認為,這些努力所產生的晶圓廠其生產製造成本效益可能不及台廠,但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的考量通常總是凌駕純經濟利益的計算,未來幾年歐美日自建晶圓廠的趨向看來勢在必行。

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專員陳祈典指出, 近來媒體披露台積電跨入第三代半導體訊息,台積電與IDM廠及IC設計業者合作,完成第一代矽基板氮化鎵(GaN on Si)技術平台,並將持續推進至第二代矽基板GaN技術平台,預計今年內完成。

俄烏戰爭及全球通膨影響終端需求,半導體生產鏈已進入庫存調整階段,但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仍然加快擴產腳步,預計2022~2023年將在台興建11座12吋晶圓廠。

半導體類股今年狂跌,市值已蒸發逾三分之一,但美銀分析師看淡晶片業前景,認為此波跌勢未歇,預料今年半導體業銷售額成長僅9.5%,明年甚至可能衰退1%。

台積電在日本的研發中心上月啟用,由日本政府補助190億日圓,目的在開發下一世代半導體。 日本政府認為總計約5000億日元的對台積電支援是必要的,但日媒質疑,日本能否獲得與鉅額補貼相稱的果實呢?

《日經》過去報導指出,如果連半導體都全盤對美國做出讓步,拱手相讓的話,台灣就沒有外交底牌了。台灣最害怕的是今後按照美國所想的進展。

《日經》報導,因新冠疫情影響而業績向好的半導體企業相繼啟動大型設備投資,還存在迅速轉為供應過剩的風險。各領域的供應情況和景氣度的強弱越來越難以判斷。預計世界半導體市場將在亮起黃燈的同時維持增長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