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日經》亞洲科技總編山田周平分析,中國正在大幅增産控制電力和電壓的功率半導體。在新興企業計劃建設的工廠中,預計有半數以上把功率半導體作為主要生産品類。功率半導體雖是有望提高設備節能性能的基礎零部件,但供應過剩可能會導致日本競爭廠商的收益惡化。
編按:美國為鞏固供應鏈短缺之餘,以及先進國防發展,日前宣布與日本政府將深化合作,打造尖端半導體設備供應鏈。近日,美歐更宣布,攜手找出半導體供應鏈的干擾點,同時設立半導體供應鏈干擾的早期預警系統,並尋求避免陷入爭取晶片業者設廠的「補貼大戰」。
諾獎得主天野浩接受《日經》評論員中山淳史專訪指出,日本半導體的機會來了,台積電此前決定在日本建首座半導體工廠,要想讓低迷的日本半導體産業重新復甦,日本能做的只有吸引實力雄厚的海外企業在國內建廠嗎?日本運用此前在研發方面積累的經驗,通過自力更生能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編按 : 媒體報導,蔡英文表示,疫情後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包括車用晶片短缺等議題,凸顯台灣在全世界的產業鏈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政府政策將把握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時機,進一步推動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編按:《日經》報導,日本要對半導體等重要物資供應鏈提供支援,日本政府將新設對構建供應鏈提供財政支援的制度。為了維持社會和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物品加強日本國內採購,把半導體和醫藥品指定為支援對象,支持企業進行研究開發。
《日經》報導,日本支援企業在國內建設尖端半導體工廠的補貼條件,日本政府將要求企業方面持續生産10年左右。以長期生産為條件,來確保半導體的日本國內供應。此舉還有助於穩定確保就業機會。
未來電力需求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積電未來兩年大擴產,光一個廠就需要18萬瓩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