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半導體產業近年被視為各國視為國防戰略的一環,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緊張,美國不僅通過晶片法案扶植本國產業,更在近幾個月祭出多項禁令。本月3 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預計將於本週發布一系列的新規定,擴大美國半導體技術出口到中國的管制,試圖阻止中國取得用於超級電腦和資料中心的晶片。
對半導體「摩爾定律」是否仍適用,兩大晶片巨擘英特爾、輝達看法不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周拋出「摩爾定律已死」的言論,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則說,「摩爾定律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美國務卿布林肯在廿五日專訪中表示,台海若動盪影響半導體供應,全球經濟恐受到毀滅性影響。為鞏固台灣半導體優勢,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昨天表示,國科會將組成專家審議委員會界定「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半導體一定會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
數位發展部八月裡剛成立,編列預算高達211億元,該部門成立以來,定位未明屢屢引發外界議論,本週立法院將開議,由哪一個常設委員會主審,勢必成為焦點。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期也指出,政府應制定更前瞻、完善的政策,才能接軌國際,讓企業朝永續發展。
全球資訊戰正悄然發生,目前頭號受害者是製造業,對供應鏈攻擊層出不窮,半導體產業亦無法倖免。台灣首個半導體晶圓設備資安標準 SEMI E187 歷經三年研究,於今年一月公布,是少數由台灣主導制定的全球性產業標準之一。 如何提升半導體業供應鏈韌性,使台灣成為國際供應鏈可信賴的合作夥伴,值得關注。
晶片圍堵攻防持續展開,美國上月才禁止輝達(Nvidia )和超微(AMD)兩家美國半導體商的先進晶片產品出口至中國,路透社本月11日又獨家報導,商務部計劃再對3家美國廠商發出限制令,不得出口14奈米以下晶片製造設備給中國公司。
美國 印第安納州州長侯康安(Eric Holcomb)於8月21日至24日率領經貿及學術代表團訪問台灣;據紐約時報報導,此行代表台美雙方開始進行貿易談判,外交部表示,相信此次訪問將有助持續提升與強化雙邊各項關係,並深化台美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
台灣人到柬埔寨遭詐騙、人口販運事件頻傳,部分輿論將原因指向台灣低薪問題;也有學者分析,這反映台灣普遍貧富差距問題,尤其年輕世代低薪資的情況沒有改善,在台灣找不到舞台,才會另尋出路。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23日也表示,薪資差距過大問題成因在於政府過分重視半導體產業,並未全面提升各行各業水準,導致我國工業畸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