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從野柳地質公園遠眺外木山海岸,後方是協和電廠煙囪。協和電廠未來擬填海造陸蓋天然氣接收站,引發爭議。
針對氣溫飆升、中火2號機破管,用電預估再創新高,外界質疑供電恐將面臨大警戒。台電公司24日表示,已備妥因應方案,供電不會有問題;中火2號機可望在25日凌晨併聯發電,將再加上調度因應措施。
熱浪席捲美歐之際,美國總統拜登今天發布行政命令推動離岸風電、投資23億美元打造基礎建設因應氣候變遷,但未應議員要求正式宣布氣候緊急狀態。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今天指出,中國今年加速批准設立新的燃煤發電廠,當局試圖降低因缺電導致經濟受創的風險。
美國最高法院在6月30日以6:3裁定,美國政府不能在沒有「國會明確授權」的情況下,利用其現有權力逐步淘汰燃煤發電,重創拜登已然舉步維艱的氣候工作。不過,拜登也正在醞釀下一波的行動中。
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比羅爾近日發出警告,稱若沒有俄羅斯天然氣,歐洲恐怕撐不過冬天。
綜合媒體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一旦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中止成真,而全球各國又以囤積天然氣供應應對,將導致德國、東歐多國和義大利陷入嚴重衰退。國際能源署也表示,歐洲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在冬季來臨之前減少天然氣使用,充實庫存,以防俄羅斯完全切斷天然氣供應。
儘管德國為了彌補俄羅斯化石燃料供應減少,已決定重啟燃煤電廠;然而今天發布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引發的後果,可能反而使得德國能源轉型至綠能的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