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莫三比克規模最大工業公司South32宣稱,在莫國製造的鋁材為綠色產品,是為了合乎歐盟的碳關稅新規CBAM,這個聲明引起不少輿論。CBAM猶如一把雙面刃,是為促進國家碳排管理發展,亦或是讓貧窮國更邊緣化?

農產品受到戰爭與聖嬰現象干擾供給,價格高漲;以哈、俄烏戰爭未歇,原油短期上看100美元;大陸經濟疲軟雖導致礦物價格大跌,但電動車熱的利多,仍帶來價格波動,多種原料商品價格都高度動盪,分析師認為農產品、原油及礦物都易漲難跌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我國垃圾量逐年增高,但公有 焚化爐 陸續歲修導致「垃圾山」堆置情況嚴峻,為此, 環境部 近年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將 廢棄物 燃料化,解決高熱值廢棄物處理、減少化石原料及燃料開採。但環團指出,SRF原料含有毒廢棄物,燃燒會製造空汙,卻發電效率若達25%,業者仍享補貼獎勵,痛批SRF根本是「假綠能」。

9月衣索比亞宣佈他們在青尼羅河上建造的衣索比亞文藝復興大壩(GERD),已經通過最後蓄水階段。只是此消息一出,長期對水壩興建持反對意見的埃及,再度表示嚴正抗議,而蘇丹則因國內處於內戰狀態,並未在短時間內針對剛落成的大壩表示意見。不過,當這座位於尼羅河上游的大壩正式啟用,後續很有可能會導致位在中下游的埃及和蘇丹面臨不小的缺水或斷水危機。

經濟部即將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選商規則草案,立委洪申翰與環團昨(1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主管機關將「環境及社會承諾事項」納入評選項目,以避免離岸風電形成「重財力、技術」卻「輕生態」。

邱臣遠在臉書表示,台電去年決算審定虧損2272億元,今年恐擴大到2785億,屆時累計虧損將達到5000億元,已經超過台電今年1500億增資的資本額4800億元。事實上,經濟部除了從特別預算補助500億元填補虧損外,更計畫明年再增資1000億,合計增資及補助達3000億元,台電負債比將達95%,面臨破產情況。

謝錦芳採訪

政府在2016年提出新能源政策,預定2025年的發電能源配比,天然氣(5成)、燃煤(3成)、再生能源(2成),落實非核家園。對此,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天然氣屬於化石燃料,不是去碳選項,如果全世界都改用天然氣,那會摧毀整個氣候系統。」

核能可能是能源來源的一部分,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他指出, 「台灣做出廢核重大決策時,沒有擬定長期去碳計畫,相當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