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能源碳排量「逆勢成長」 我國首期減碳2%目標宣告破功

我國訂有五年一期 減碳 計畫,第一期為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基準年2005年減少2%,是減碳政策重要指標。近日統計出爐,2020年減幅僅1.88%,主因在能源排碳量降不下來,還增加3.81%,我國首期減碳目標宣告「破功」。

環保署 表示,近日已跟各部會啟動檢討第一期的減量成效,目前較為明確的是電力排放係數降幅不如預期,能源部門會重新檢視用電成長及節電狀況...

施行至今快兩年的 用電大戶條款 ,要求契約容量5000瓩(kW)以上的企業需在五年內履行使用10%綠電的義務,隨著檢討期限將至,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19日公布2021年度統計,顯示國內排碳量前20大的企業中,使用綠電占比最高的台積電,綠電也僅占用電量的4%,其餘19家連1%都不到。

高溫氣候讓大陸在疲弱的復甦中,為多家投行分析報告看衰前景,野村更認為大陸今年GDP年增率僅剩 2.8 %,等同宣告「保3無望」。

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訪台不到兩週後,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埃德・馬基( Ed Markey )於 8 月 14 日率跨黨派參眾議員代表團抵達台北,引發中國加強軍演報復。根據彭博報導,美國持續派團訪台意在試探,不論拜登政府願不願意,都將測試中國紅線。

路透社今天(11日)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負責人警告,因熱浪和乾旱導致的經濟損失已經使得歐洲的能源危機相形見絀,他並呼籲採取緊急行動遏止氣候變遷。

環保署環評大會昨(10)日審查通過核能二廠除役計畫,意味著台電將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工作。但攸關除役的核廢料室外乾式貯存設施遲遲無法取得新北市政府核可興建,民間團體建議,應直接興建室內乾貯設施,並早日完備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法規,確保核電廠順利除役。

歐洲議會於今(2022)年7月通過執委會的提案,在《歐盟分類法》(EU Taxonomy)下,將天然氣、核能正式列入過渡性的「永續經濟活動」項目,未來得以接受永續資金的支持。歐盟執委會強調:「氣候中和是我們的目標和法律義務,我們致力於使用所有可用工具來擺脫高碳排的能源」,顯見歐盟藉由天然氣、核能轉型的企圖心已十分明確。反觀台灣同樣宣示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但被問及是否有可能重新將核能列為能源選項,經濟部卻表示,台灣已走進民主社會,任何新的能源形式在台灣要使用,都要經過民主選擇。

德國因配合西方制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面臨能源短缺窘境。即便減碳氣候目標恐落空,德國仍準備重啟多座舊的燃煤電廠,聯合內閣的自由民主黨還想讓核電延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