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所有名家

台灣的每人GNP在一九九○年時是八千三百三十九美元(以當年物價計算),二○○○年時是一萬四千九百○六美元,二○一○年時是一萬九千一百五十五美元。如果扣除匯率變動的因素,則在一九九○年至二○○○年間,台灣的每人GNP增加超過一倍;在二○○○年至二○一○年間,則成長僅二○%。如果我們說台灣在二○○○年以後的經濟成長遭遇了瓶頸,應該是沒有爭議的。

面對民國101年的中央組織改造,我個人頗為憂心。以前省政府時代,我在水利處服務,曾負責推動整合各水庫、管理局、建設科,都無法確定各單位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因此像水利署和水保局,這兩個都是水的單位,但權力、規範都不同,有賴未來環資部部長整合。

我多次提出建立夥伴政府的概念,因為台灣不大,並不需要五大流域管理局,況且局長十一職等誰也管不了,應強調協調的概念。這種partnership只要搭配得當可行性甚高。以現有行政院組織,...

高等行政法院裁定中科三、四期暫停開發,掀起軒然大波。它的確是個荒唐的現象:主管機關說環評通過了,行政法院說它沒過,到底誰說了算?這種事只有在第三世界才會發生,竟然出現在台灣。

兩岸在服務業若能合作,將徹底改變台灣服務業在小國寡民下的發展思維,有利於創新和知識的累積,使台灣的服務業走上一個新的高峰,使目前低生產力、不事研發、無力出口的台灣服務業改頭換面。這是中國在經濟轉軌的關口,台灣最應該掌握的契機,也是兩岸產業合作分工最有潛力、最容易切入的出發點。

陳添枝教授為國內經濟學界資深的知名學者,現為臺大經濟系教授,並歷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是馬總統「財經內閣」的重要核心成員,也是國內少數兼具學術與政策規劃實務經驗的經濟學者。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給大一新生的建議是,雖然好不容易脫離高中苦海,從此不用早早出門上學、不用每天交作業、可以自己決定念什麼,甚至是來不來上課,但千萬不要解放過了頭,一定要學會「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要提早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不管是在國內升學或出國留學,都要提早做準備。

2008年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薛琦教授擔任主持人,他指出,在全世界都看中國大陸的時候,我們自己也看中國大陸。不過我們在看中國大陸的時候,中國大陸也看我們。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從曾巨威教授的文章〈墳墓正義是租稅改革的最後一道防線〉做衍伸,以公平正義的角度,針對國內遺產稅及贈與稅的改革構想提出批判。先以此文進行評論,再對金融改革與分配正義的關係,表示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