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

截至8月9日為止,染疫死亡人數卻已突破800人,累計死亡人數來到809人。但台灣去年出生數創新低、首度負成長,半年的總人口減少高達七萬4000人,顯見人口結構的轉變才是台灣最大的挑戰!

世界各國都在面對人口增長停滯、出生率暴跌的問題,這種如雪崩一般的人口趨勢,死亡多於出生——正在擴大和加劇。有一些國家的人口在增長,尤其在非洲,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出生率幾乎都呈下降趨勢。人口學家預測到本世紀進入後50年或更早的時候,全球人口將首次進入持續下降的趨勢。

人口亮紅燈,政院急催生,根據內政部昨(1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今年前四月出生人數共47,181人,年減11.4%;死亡人數則共61,902人,年增0.8%。死亡人數較出生多出14,721人,連續四個月「生不如死」。而台灣總人口數持續下滑,自去年底2,356萬餘人,跌到今年4月底剩2,351萬餘人。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人口超過14.1億,較10年前人口普查增加逾5%。國家統計局形容,中國人口紅利,以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依然存在。但當局承認,中國人口增長放緩,需要採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並要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原定上月出爐,官方卻不尋常地推遲公佈。英國《金融時報》指是因為結果顯示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多個政府部門對有關數據及其影響尚未達成共識所致。旅美學者易富賢對分析,可能原因為去年中國出生率再創新低,最新人口數據與以前官方數據有頗多不協調之處,不排除當局在對數據作「最後調整」。但他認為,相信中央已意識到人口老化問題非常嚴峻,今年內將宣佈終結實施了逾4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

編者按:亞洲正面臨人口負成長的陰霾,各國都為了增加生育率提出各種政策方案,但成效目前皆不彰,面對大環境趨勢如此,要如何面對?世新大學客座教授邱天助老師,提供他的見解。

編按:新冠疫情導致人們對經濟情況和未來堪憂,《日經》報導指出,疫情對生育的影響顯現出來的時間落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多個國家的出生人數下降10~20%。日前CIA更預測,台灣今年生育率,全球最低,16年後、至2037年時新生兒恐「提早」跌破10萬人大關。

美國中情局將台灣列為全球生育率最低國家的調查,證明政府因應少子女化的對策仍有不足,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全盤考慮各種有助提升生育意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