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經濟日報》報導,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7日表示,未來十年產業充滿機會及挑戰,電動車是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的大機會,但台灣業者參與深度不足,關鍵零組件掌握度不夠,發展仍有疑慮。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6日在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對要求「境內」半導體晶片自給自足的趨勢提出示警,成本將會提升、技術進步可能放緩;國家安全顧慮確實存在,但一個基於自由貿易體系的供應鏈,是最好的作法。
總統蔡英文13日宣布,再度委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擔任今年度紐西蘭主辦的APEC領袖峰會代表,並希望張忠謀利用出席16日加開的線上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議,傳遞兩項主張,包括期許APEC組織就成員體各國公平、迅速取得疫苗做更多努力,及APEC成員應攜手合作、秉持自由貿易精神,對全球疫後經濟復甦做出貢獻。
為擺脫對亞洲晶圓代工的依賴,避免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歐美高層最近頻頻互訪,計畫擴大半導體的合作,歐盟可望在幾個月內針對新建晶圓廠做出決定。據媒體報導,中國方面也在英國積極收購或投資,英國政府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半導體產業掀起大擴產潮,根據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報告,未來幾年將有29座晶圓廠陸續到位,有望為相關設備商創造出千億美金規模的商機。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中央呼籲民眾避免群聚以及非必要外出。
《日經》報導,亞洲科技總編山田周平指出:中國的華為技術正在維持半導體的自主開發。由於美國加強制裁而失去了半導體晶片的代工廠商,但華為並未推進開發子公司裁員,而是仍維持業務,顯示出對因中美摩擦而作為戰略物資再次受關注的半導體的執著。
中國在AI、半導體等科技產業上發展進程已讓美歐決定組成技術聯盟予以抗衡,正出訪歐洲的美國總統拜登擬下周與歐盟共同宣布該計畫,在半導體、量子科技等項目上合作,捍衛全球科技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