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日經》報導,在拜登政權倡導生産回歸政策的背景下,美國已開始為重振半導體産業而採取行動,大型廠商英特爾將投入約2萬億日元,在美國建設新工廠,同時涉足量産其他企業研發産品的代工業務。
圍繞影響數位競爭力的半導體等支柱産業,改變對亞洲依存的趨勢在已開發國家正在加強。美國2月下旬宣佈構建不依賴中國的採購體制,隨後歐盟(EU)也于9日提出了目標,力爭使區域內生産的新一代半導體的全球份額達到「2成」。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美歐從經濟安全保障方面出發,正加快進行調整,日本也不得不加以應對。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積極展開跨國合作,除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車用設計研發,同時與日本及澳洲研究單位合作,投入前瞻的量子電腦相關研發。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台積電今年將招聘9,000人,規模創歷史新高。台積電去年已增聘約8,000人,目前在台灣擁有約5萬名員工,換言之今年員工規模將提升約18%,預期新招聘人手將負責5G智能手機高性能半導體的需求及開發方面的競爭。
據《日經》報導,台積電2月9日公佈在日本茨城縣建立首個正式研發基地的消息。該公司將與材料和製造設備方面擁有優勢的日本企業展開合作。對於日本半導體相關行業而言,擁有最先進製造技術的台積電進駐將帶來很大益處。在直接關係到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半導體行業,日本與台灣合作的動向正在加強。
為打造「護國群山」,國發會宣布推動四個國家隊,包括新世代半導體、5G、離岸風電及精準醫療,以提高台灣產業關鍵地位及強化經濟韌性。經濟部官員指出,包括半導體、5G及離岸風電,自2017年起就已規劃,經過美中貿易戰及疫情,目前在台灣都已形成國家隊,今年將以政策進一步鞏固自主性,延續台廠回台契機。
為降低對美國和亞洲科技公司的「高風險依賴」,歐盟傳出希望到2030年前要讓全球至少20%的先進半導體在歐洲生產,並希望製造出比台積電(2330)和三星更尖端的晶片。
美國人工智慧國安委員會(NSCAI)最新報告警告,美國過度依賴半導體進口,尤其是台灣,將使美國經濟、軍事戰略出現弱點,未來更難應付海外政府干預、天然災害或其他事件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