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美國國會指定成立的人工智慧國家安全諮詢委員會(NSCAI)提出正式建議報告,示警美國因為對台灣晶圓代工的依賴,將有失去半導體優勢風險,報告中強調,美國需要建立本土強韌的半導體設計與製造基地。對此,業界認為美國政府將會透過提高對當地半導體廠商補助或補貼方式,協助美國半導體廠在美國建立先進製程產能,而英特爾將扮演領頭羊角色。

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周三(24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旨在減少美國在稀土、藥物原料和半導體等領域對中國和其他競爭對手的依賴。

台灣半導體產業閃耀全球,但多家半導體龍頭都曾反映「人才荒」。為培育專業人才,教育部提出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而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18日邀集相關部會,與台積電、聯發科、聯電、力積電等半導體公司高層研商成立「半導體學院」來解決人才問題。

台積電在近期展開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 2021中,由董事長劉德音表示3nm製程技術進度超前,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進入試產,並且在2022年正式用於量產。

《金融時報》報導,疫情導致消費電子行業對晶片的需求激增,晶片製造商應接不暇導致汽車行業又一次遭遇晶片供應危機。德國汽車製造商如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和福斯集團旗下的保時捷,正考慮建立半導體庫存,以防往後再發生車用晶片缺貨、造成組裝廠被迫停工減產的危機。此舉可能促使汽車業全面改革已採用數十年的即時生產供應鏈,該體系的設計是減少庫存以降低資金壓力。

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台美首場經濟對話今(5)日在經濟部、駐美代表處及AIT主辦下今(5)日上午登場,雙方除談半導體供應鏈、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FTA(自由貿易協定),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美方企業多次提到台灣在營業秘密保護方面做得非常好,美國知名大廠康寧公司(GLW-US) 更提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他們一直加碼投資台灣。

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上週法說會表示,2021年的資本支出將大幅提升為250億至280億美元,使緊追在後、企圖市佔率超車台積電的南韓三星面臨更大思考難題,也顯示台積電擴大資本支出給三星的壓力。台積電在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後,啟動雙首長制時代,是他給台積電的最後一個禮物。

台積電(TSMC)1月14日發佈的2020年10~12月財報顯示,淨利潤同比增長23%,達到1427億台幣,創下季度新高。由於半導體需求迅速擴大,預計2021財年(截至2021年12月)設備投資額將達到創紀錄的2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