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看電動車 點出疑慮

《經濟日報》報導,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7日表示,未來十年產業充滿機會及挑戰,電動車是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的大機會,但台灣業者參與深度不足,關鍵零組件掌握度不夠,發展仍有疑慮。

點出電動車發展疑慮

面對未來發展機會,童子賢點名看好新興科技產業如5G、電動車、低軌衛星將會改變以往大家熟悉的消費和通訊,也會改變國家競爭力。

和碩近年衝刺電動車事業,童子賢多次強調,電動車相較傳統燃油車使用的電子元件數量大增,汽車電子化的傾向,會為台灣資通訊產業迎來新一波商機。以汽車每年產量9,000萬台換算,等於是高達20億台智慧手機的半導體與被動元件的消耗量。

童子賢昨天參加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慶祝大會的線上活動,他發表談話,指出電動車發展隱憂,來自於台灣在此產業深度不足,關鍵零組件掌握度不夠。

以台灣人口2,300多萬人來說,產業、人才以及資金都要慎選深耕領域,不可能像大陸一樣地全面參與電動車。

他說,台廠受限市場規模、難以發展自有品牌電動車,參與電動車大多切入零組件及組裝生意,但電動車三大關鍵區塊電池、電機、電控中,占產值最高的電池,目前卻是日韓及大陸廠商天下。

童子賢指出,電動車的另一個問題,來自於電動車普及確實對都市環境改善有益,但能源來自發電廠發電,仍被不少人認為是「假環保」,只是把都市汙染轉移到發電廠周遭的汙染。

和碩德州新工廠將支援特斯拉奧斯汀廠區,童子賢昨日未透露進度與規模,但強調2021年是一個轉折點,特斯拉量產能力已從2019年遠低於百萬台的水準,到2021年加總上看400、500萬輛,等於是BMW與賓士的產能一半左右。

剖析科技業趨勢童子賢十字箴言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為20周年慶推出政策白皮書,童子賢目前亦兼任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副理事長,他剖析科技業趨勢,提出十字箴言。

培養

童子賢表示,「培養」是指培養人才和創意,需要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他舉例台積電八成持股是外資,但台積電理所當然是台灣企業,在台灣創業成長茁壯,台灣這片土地能夠培養出外資看好的企業,應該要繼續維持發揚。

蒐集

但另一方面,台積電一開始創業時並沒有獲得足夠的台灣資金,所以他要提出「蒐集」,包含資金、專利、水電等,台灣要懂得蒐集有用的資金,為產業界帶來發展機會。

「資金長腳,會流動,有頭腦也會判斷」,童子賢說,一如台灣的水、電條件已不像30年前,台灣豐沛的資金會流向何處,應該經由有效的金融環境,創造有效率的資金運用。

分散

有關「分散」,童子賢指出,台灣太集中在半導體、太依賴高科技產業,也太依賴製造業,應該分散產業發展,製造基地也要分散,在中美貿易戰過程,中國大陸國民所得變高,對製造業長期發展不利影響,台灣製造業分散過程,少則三~五年、多則七~八年時間,東南亞、印度會是分散中國供應鏈的其它基地。

至於產業分散部份,童子賢認為,發展服務業相當重要,如果未來十年,服務業無法創造大幅青年就業機會,台灣薪資所得就不可能大幅提高。

反省

他提出台灣是否繼續重製造、輕服務,作為建議國人「反省」的重點。他說,台灣社會在科技業做得很成功,但在服務業卻是外商的天下,吃外商作的速食,用外商開的銀行,看美國的電影,上千億的台灣服務業大餅都給外國業者,「若台灣繼續重壓科技業,可能可以多創造一個林百里、徐世昌和童子賢,這樣差別是產業從95分變成96分而已!」

聯絡

針對「聯絡」部分,童子賢舉例電動車產業,提出二個「東」:東歐、東南亞,可以是國際產業人才的新來源,相較於早期台灣學生選擇留美、並在當地工作,帶來台灣科技業與美國舊金山灣矽谷地區有隱形連結,兩個「灣」的緊密人脈關係,為台灣產業形塑密不可分的關係。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官網

相關新聞

據勞保局統計2024年核定支付的行業別,以製造業與批發及零售業等為多 ,而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與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再次之。有學者直言,...
兩岸局勢升高,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昨天表示,和平是民主之母,台灣現在迫切需要和平研究,台灣社會需要「烏鴉」,針對相關議題站出來、說出問題,...
外交部 本月17日表示,誠摯歡迎美國亞利桑那州州長郝愷悌(Katie Hobbs)於16日至19日率團訪台,郝氏一行將晉見 賴清德 總統,...
總統賴清德本月13日召開「凝聚反併吞共識,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國安高層會議,針對台灣當前面對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