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半導體「去台化」議題持續延燒,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1日首度回應,晶片是非常重要的產品,很多人忌妒台灣有那麼多好的晶片生產,羨慕的人也非常多。另外,繼5奈米製程後,台積電最先進3奈米也會去美國設廠,未來在台灣內部的投資是否因此受影響,值得留意。

台版晶片法案18日通過,半導體業界大多樂觀其成,該法還涵蓋電動車、5G、低軌道衛星等領域,堪稱台灣科技業最強後盾。然而,對於新法中的定義,為何有國內業者認為補助獨厚某些公司?又不少專家認為, 與他國祭出的扶植政策相比,台灣此法在利多的部分較為薄弱,各界好奇後續法案是否會加碼?

網路沒有國界,許多國家都意識到,在無邊界的網路世界裡,目前面臨有大則恆大、跨國企業壟斷的危機;過去這十年,大型科技公司稱霸,有多規則變成一家之言,將來政府該如何去規範、治理?一方面產業須往前衝,一方面要維護一般民眾的安全、隱私,如何達到平衡,是很重要的課題。

網路時代興起,數位科技一步步改變產業生態與民眾生活,如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數位應用雖帶來詐騙、假訊息等負面影響,卻也發展出許多正面用途;2022年八月,我國數位發展部正式掛牌成立,部會被賦予「國家數位發展領航者」的期待,未來部門要如何推動數位轉型,解決社會疑慮,引領資通訊產業持續發展優勢,在國際舞台扮演腳色,是值得全民一同討論與監督的課題。

過去以科技強權自居的日本,這些年在晶片製造上已落後台灣、美國、南韓及部分歐洲國家達十年;中國的防疫封控措施也讓日本深刻意識到,仰賴他國製造電腦晶片及關鍵零組件的不利。 為了建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日本宣布由豐田汽車、NTT和索尼集團等8家日企,合資設立新企業 「Rapidus」。對此,日經亞洲稱,鑒於過去日本政府插手的半導體投資案大都以失敗告終,「Rapidus」能否重振日本半導體,仍需觀察。

中美對立的激化,韓國的「中美平衡外交」已迎向重大轉捩點。是否進入美國主導的半導體新框架?顧及中美雙方、維持平衡外交的韓國目前將受美方選邊站,就中韓面,韓半導體出口量對中國即占6成,三星電子在中國有半導體工廠,半導體存儲晶片産量的2成來自西安工廠。是2021年進出口24%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尹錫悅政權將被迫做出左右韓國經濟未來的決斷。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於 2022 開放創新平台生態系統論壇宣布,成立開放創新平台 (OIP) 3DFabric 聯盟。3DFabricTM 聯盟是台積電第六個 OIP 聯盟,也是半導體產業第一個與合作夥伴,攜手加速創新及完備三維積體電路 (3D IC) 生態系統的聯盟。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指出,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但台灣卻岌岌可危。再度強調,美國需要把更多的晶片先進製程,從亞洲帶回美國和歐洲,拜登簽署的巨額政府補助法案只是逆轉趨勢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