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 周三 (12 日) 將第 4 季 (本季) 營收預測調降約 4 億美元,並警告新年度第 1 季的營收可能也會受到同等影響,原因是美國對中國新一波出口管制措施將影響整個半導體業,且衝擊應材在中國的業績。
應材如今對 2022 會計第 4 季 (10 月 30 日止) 淨營收的預測中值約為 64 億美元 (增減 2.5 億美元),和原先預估中值 66.5 億美元 (增減 4 億美元)...
美國7日宣布擴大對中國晶片及設備出口禁令,南韓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及三星電子皆取得1年豁免期。《日經亞洲》13日披露,台灣台積電(TSMC)也獲得為期1年的許可,可繼續訂購美國晶片生產設備,推動中國擴張計畫。
美國對大陸晶片業設下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欲減緩其發展先進晶片與產業的速度,對全球晶片業的衝擊正慢慢浮現。路透社披露,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科磊(KLA Corp)從今(12日)起停止向在大陸營運的客戶提供部分產品與服務,受衝擊的跨國大廠包括SK海力士與英特爾的大陸工廠。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節目《 60 分鐘》( 60 Minutes ),近期製作一系列台灣專題,由美國知名資深記者、 60 分鐘節目主持人史塔爾( Lesley Stahl )親自訪台製作,針對台海問題,訪問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等人,並在台灣國慶日前後陸續播出。
兩岸紅利將消失,對半導體制裁只是前菜,還有涉及中美兩強競爭消長的 PCB (印刷電路版)、電動車、電池等 10 大科技產業,現在全部「剉咧等」,未來為遏止中國生產力,恐將接力出現相關貿易手段。兩岸經貿長年累積、頻繁往來,劉大年表示,美國政策下馬上切割,不只對台灣的影響很大,南韓、日本的晶片或晶片設備製造商都可能受到波及。劉大年認為,大陸內需市場大,尤其 5G 發展攸關國家安全,未來全世界將發展成「一個世界、兩套制度」。
十月十號為中華民國111年國慶,總統蔡英文以「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為主題發表國慶演說,除感謝國民守住疫情,也針對日漸緊張的國際局勢,強調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
半導體產業近年被視為各國視為國防戰略的一環,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緊張,美國不僅通過晶片法案扶植本國產業,更在近幾個月祭出多項禁令。本月3 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預計將於本週發布一系列的新規定,擴大美國半導體技術出口到中國的管制,試圖阻止中國取得用於超級電腦和資料中心的晶片。
對半導體「摩爾定律」是否仍適用,兩大晶片巨擘英特爾、輝達看法不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周拋出「摩爾定律已死」的言論,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則說,「摩爾定律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