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美國晶片法案補助規則出爐,獲補助的企業須分享多餘獲利,且須同意限制本身在中國這類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的能力。外界認為美國一面是為保障納稅人的權益並滿足國安目的,一面也反映當局在社會和經濟上的優先施政方向。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十四日報導,去年八月三日,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蔡英文總統的午宴上告訴裴洛西和其他美國議員,若美國以為花大錢就可以進占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太天真了。

美國科技公司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全球掀起一股AI熱潮,點燃了AI科技競賽;中國也趕上熱潮,百度將推出簡體中文版的相似軟體。國科會主委吳政忠13日宣布將推出台版ChatGPT,提升台灣在AI領域的競爭量能。

在現今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之際,科技改變了戰略領域。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施密特表示 美國的核心利益在於確保這些技術是由民主國家所設計、建立、部署和管理,避免由專制國家所掌控,造成政治威脅及對人民自由的損害。施密特也對民主國家未來的挑戰提出因應方向,期在創新、監管及國家利益間找到平衡。

華盛頓當局擴大對中國科技業的圍堵力度,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商務部已通知部分公司,不會再對任何申請輸出美國技術給華為的企業發出許可;彭博則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政府多快會改變政策。他們提醒,討論還處於初級階段。其中有人表示,可能在5月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四周年決定。

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日本及荷蘭三國高層1月27日在華盛頓就半導體議題達成協議,日本和荷蘭將施行美國政府要求並已啟動的部分對華出口半導體設備的管制。其中荷蘭設備大廠ASML動向備受關注,BBC News中文網報導指出, ASML可能已經同意不會向中國出售製造成熟製程晶片的光刻機DUV,這項決定若屬實,對未來美中科技戰將埋下另一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