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所有名家

陳添枝便提出台灣業者面對中國競爭的兩種因應之道:一是積極參與中國市場,以彌補台灣部門損失的「抬轎者」;二是避開中國鋒芒,生產中國不具相對優勢產品的「跳車者」。卸任經建會主委後,陳添枝首次以學者身分剖析台灣產業利弊。

公平會於2018年8月10日宣布與高通達成和解,罰款從新台幣234億調整為27.3億元,換取高通承諾未來五年投資台灣7億美元以及重新協商授權合約、保證晶片供應、無歧視待遇、不對晶片商訴訟、不簽權利金折讓或授權金折扣合約及行為承諾執行與報告,強調「利益超過原本罰鍰」。但,不僅業界憂心對台灣5G產業產生負面影響,不認同結果,而且兩位主張裁罰的公平會委員請辭。

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劇烈演變,涉及層面甚廣,而其中的智慧財產項目,中國政府及企業仍續推進「自主的知識產權」的中國夢,但尚未能翻轉逆勢。

周延鵬上海演講指出,當中國專利將等於或大於一件美國專利的經濟價值,其中述及戰略、人才、企業、政府基礎環境的不足並試探戰略方向,14年後,再觀其立法、行政、司法政策及舉措,是很殊勝的,而其知識產權申請、訴訟、交易數量及其涉及金額以及中國GDP及進出口金額,亦頗亮眼。

美國就智慧財產保護,從1970年代起對日本,1980年代起對韓國、台灣和香港、2000年後對中國,即陸續指稱日本、韓國、台灣、香港「侵權」或「仿冒」,指謫中國「竊用」或「竊取」,美國政府即依1974年貿易法祭出301條款(一般301)和182條款(特別301)的調查,促使各國從立法、行政及司法改善智慧財產保護環境,甚至也使各國領導人持續宣示保護智慧財產。

大陸國台辦於2018年2月28日宣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稱「31項惠台政策」),而台灣行政院即於3月16日從優化就學就業、強化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深化資本市場、強化文化影視產業等四大面向,推動八大強台策略(下稱「8大強台策略」)因應。

近年台灣對於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新產業政策以及對台灣產業未來,膽顫心驚不已,遂而有「紅色供應鏈」的論述,而且還滲入政治、心理因素加以延伸演化,政府也以此推進產業政策,致未針對產業競爭與發展的本質探究,例如組建國家隊公司、主導產業轉型的投資併購,或將治絲益棼,而無助台灣產業轉型、升級。

時為成大副校長兼社科院長的志欽先生,為籌辦南北奔波,為議題設計與延攬學者忙碌,擔任主持人,調和、凝聚共識,發表論文或評論中,他那盡情展現學者本色與回國當以知識報國的熱忱,於我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