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陸委會9日宣布,自本月10日起,恢復開放包括大陸深圳、廣州在內的十個兩岸空運客運直航點,並預告將開放大陸13個包機航點,以及在清明節前恢復「小三通」客運中轉;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此回應,希望台灣方面順應民意,盡快推動兩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及「小三通」全面正常化,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中共 20屆二中全會2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通過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領導人選建議名單,審議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這次機構改革涉及 國安 系統變革,以習近平為核心「強黨弱政」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相對弱化國務院職能。 新華社引述二中全會公報指出,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依然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各種超預期因素隨時可能發生。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兩岸情勢緊張,國防部21日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並更名為「全民防衛動員法」,法案新增,未來在因應戰爭由總統發布全國動員令後,對「新聞從業人員實施必要管制」,預計4月送立院審議。在野黨立委表示政府應對修法方向與內容向國人說明清楚,否則難逃「數位中介服務法」借殼上市之嫌。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20日國民黨開記者會發表成果,他表示這次受到重視理由之一,是因為國共都不想要有戰爭;雙方並無談及二○二四選舉議題。他在與陸方高層會面中,也都有就當前兩岸緊張情勢,向陸方表達台灣人民的心聲。

海峽交流基金會14日召開臨時董監事會,臨時董監事會正式被推選,回任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致詞時向外界呼籲,海基、海協兩會交流機制建立不易,長期停滯對兩岸人民都是莫大損失,「本人期待海基會與對岸海協會的互動可以更加緊密」。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 率團訪中, 於 9 日傍晚前往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夏立言在會談一開始就提出「三大訴求和關切」,當面呼籲兩岸過去已達成的民生協議一定要想辦法落實、維護;要盡量克服困難,降低兩岸交流可能的不便與成本;兩岸應該要盡量緩和緊張情勢,盡最大努力追求和平穩定。

工商團體將接連訪陸,這是兩岸關係陷入僵局、2020年又因疫情導致民間交流幾乎全面中斷後首波「民間先行」,就目前兩岸情勢,工商團體負責人直言,去是要解決問題,就台商關切的議題,與對岸高層進行良善的對話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