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拜登卸任前以行政命令強化AI及晶片出口管制、確立AI基建發展方向,在遏制中國技術發展之時,也牽動產業動態與地緣政治局勢,可謂提前敲響科技戰第一鐘,但相關政策效力待觀察。
美國總統拜登卸任前對中國大陸頻出重拳,繼13日宣布AI晶片三級管制新規之後,近日將在互聯網汽車技術出重拳,再祭出中國製互聯網汽車軟硬體輸美的禁令,陸系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業者腹背受敵。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今天表示,將會採取多項舉措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包括大幅提高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比例等。
眾所關注的2024年全年大陸GDP增速是否有望「保五」,將於17日揭曉。在此之前,大陸全國商務工作會議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強調今年要大力提振消費,千方百計穩外貿穩外資,深化產供鏈國際合作,防範化解風險和外部衝擊。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9日發表的數據顯示,2024年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前一年上漲0.2%。顯示物價趨勢的「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指數」的漲幅為0.5%,創出2009年以來最低增速。通貨緊縮壓力在加強。
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卸任,多家美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出,拜登有意在卸任前對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公司進行新一輪AI晶片出口限制,新規最快將於當地時間週五(10)公布,此舉被視為拜登在卸任前的最後努力,可能成為全球AI晶片貿易規範的重要轉折點。
中共 中紀委 第四次全會昨日閉幕,據會後發布會議公報,提出今年要「嚴查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和加大跨境腐敗治理力度。相較去年,今年還多點名了要深化消防、高校、開發區等領域的 反腐 。
大陸國務院直屬的事業單位中國科學院(大陸 中科院 )近日舉行「2025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發布會, 預測2025年大陸經濟增長將呈現「兩端高、中間低」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速為4.8%左右。如果各項促進 經濟發展 的增量政策措施能有效落地且取得顯著成效,2025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
返回議題列表